所在位置:首页 > 党史学习教育 > “寒凝榕城,搏击迎春”——解放前夕桂林城工委的艰苦斗争正文

“寒凝榕城,搏击迎春”——解放前夕桂林城工委的艰苦斗争

摘要:解放桂林是解放全中国的组成部分,桂林得以解放,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无数的共产党员、英雄志士倾注全力甚至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桂林市少先队员在陈光烈士墓前开展纪念活动。陈光烈士遗照(记者翻拍)。

  1949年11月22日,桂林宣告解放。

  解放桂林是解放全中国的组成部分,桂林得以解放,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无数的共产党员、英雄志士倾注全力甚至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今天,我们再一次回顾历史、寻访足迹,重温70多年前那一缕缕黎明前的“红色光辉”。

  春潮激荡,责任在肩——桂林城工委的成立

  在桂林七星区穿山街道穿山村委江东村122号矗立着一座木质结构的老房子,这座建筑与周围其他建筑大不相同,岁月仿佛停在了数十年前。这里是中共桂林市城市工作委员会旧址。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桂林市城工委在中共广西省委的直接领导下,带领桂林人民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积极开展护城迎军工作,为桂林的解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位于穿山街道穿山村委江东村122号的中共桂林市城市工作委员会旧址。

  清明前夕,记者走进中共桂林市城工委旧址。这座老房子由主楼和附楼两部分组成,面积145平方米,全部由木质材料建成,具有浓郁的桂北地方建筑特色。主楼设堂屋、后堂屋和左右厢房。堂屋是地下党同志对外交往的场所。后堂屋是为掩护秘密工作和为解决经费困难而饲养兔子的地方。左厢房是负责做掩护工作的高天梅同志的卧室。右厢房大的一间是会议室和用作培训干部的场所,小的一间是秘密印刷厂。旧址陈列着陈光烈士使用过的物品和当年的老照片,让人仿佛能触摸到那个烽烟纷飞的年代。

  时光回到1948年底至1949年初,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消灭了蒋介石国民党政府赖以维持统治的军事力量,正处于全国革命胜利的“前夜”。那个时期的中国,农民、工人、学生等阶层纷纷发起爱国民主运动,中国社会春潮激荡,黎明的曙光即将来临。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党中央提出了把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而对于待解放的城市的党组织,则发出了“全力组织工人、学生、市民,保护工厂、学校和一切市政设施,协助入城部队做好接管工作”的指示,从而赋予了党组织城市工作的全新任务。中共桂林市城工委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

  1949年1月,中共广西省城工委书记陈枫在桂林市东郊江东村122号主持召开了全省城市工作会议,桂林、柳州、南宁三市及广西大学、南宁师范学院党组织的负责干部出席了会议。为了加强党对桂林城市工作的领导,开创城市斗争新局面,此次会议决定在原中共桂林市临时工作委员会的基础上成立中共桂林市城市工作委员会(简称“桂林城工委”),由陈光任书记,黄绍亮任副书记,郭其中任组织干事。

  桂林城工委成立后,迅速在桂林展开工作。1949年2月上旬,桂林城工委在机关驻地开办了党员干部培训班。广西大学和桂林市部分中小学校党的领导骨干共10人参加了学习。

  1949年是桂林市党团组织迅速发展的一年。1948年底,桂林市党员有60人左右。1949年桂林城工委成立后,按照省城工委关于建立城市主力军的指示,大力抓紧组织发展工作,将一批先进分子吸收入党。到桂林解放前夕,全市共有党员130人。

桂林城工委旧址的厨房。当年,中共桂林地下党曾在此熬盐、磨豆子,以掩护地下工作和解决经费困难。

  另外,桂林城工委还积极开展团组织建设。1947年建立的“爱国民主青年会”是党领导的城市爱国民主运动的助手、桥梁和后备军。桂林城工委成立后,积极与这个青年组织沟通联络,发展进步青年,并将大部分会员直接转为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到解放前夕,全市共有团员35人。

  1949年前,桂林市地下党组织的工作主要是在知识分子中,特别是在青年学生中进行,很少深入农村发展党、团员,所以党在郊区农村的力量一直比较薄弱。1949年9月,桂林城工委积极派出党员、团员深入农村,积极组织发动,分别在二塘、六塘、柘木等地建立了农民解放联合会,共发展了60多名会员。桂林城工委又先后成立了工人、学生、铁路职工、民主人士、工商界、艺术工作者、妇女、技术人员、公务人员等各种形式的解放联合会。通过这些解放联合会,党组织充分发动全市人民进行护厂、护路、护校斗争,并积极在群众中开展统战工作,有效地保护了城市和郊区农村家园,为解放军入城接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砥柱中流,搏击迎春——陈光、高天梅等共产党人的殊死斗争

  翻开《桂林英烈》《桂林解放前后》等史料书籍,记者看到了陈光、高天梅等为桂林解放而默默付出、甚至献出宝贵生命的革命先烈的名字。从他们的点滴故事中,我们能清晰感受到,在黎明前的黑暗时刻他们显示的共产党人的执着与担当。

  陈光:在黎明前的黑夜英勇就义

  陈光原名陈益昌,1918年2月8日生于广东省梅县南口圩下村。少年时,父亲惨死在资本家手下,身为共产党员的姐姐陈安被敌人逮捕后杀害,他立志继承姐姐的革命事业。

  1938年,在南口党组织的教育培养下,陈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冬任中共南口区委书记。国民党反动派制造“南委事件”后,陈光的活动逐渐引起敌人的注意。1943年,在组织的安排下,陈光转移到广西。1946年4月,陈光任中共柳州特支书记。1947年夏,国民党桂系当局制造了“七月事件”,大多数已暴露的共产党员被迫转入农村投入武装斗争,桂林市内党的工作面临极大的困难。8月,陈光再次临危受命,中共桂柳区工委把他调来桂林任特派员。9月,陈光任中共桂林临工委书记。陈光到达桂林后,不分昼夜地开展工作,尽快恢复和巩固党组织和群众组织,指导开展对敌斗争。至1948年底,中共桂林临工委发展新党员66人,还建立并进一步发展了党的外围组织爱国民主青年会,许多青年在党的教育下迅速成长起来。1949年1月,中共桂林城工委成立,陈光任书记。

  为迎接桂林的解放,陈光领导全市党员,利用国民党统治区经济崩溃、人民强烈不满以及桂系头目“政治改革”伪装“开明”的有利时机,从经济入手,大力开展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政治斗争。在此期间,陈光和桂林城工委其他成员还成功地领导了多次较大规模的群众斗争。

  1949年10月3日,陈光从柳州参加完广西省城工委会议后回到桂林。次日,他召集桂林城工委领导成员传达会议精神。会后,为了抓紧时间做好迎接解放的准备工作,陈光不顾大家的极力劝阻,不顾危险外出了。当晚,由于叛徒的出卖,陈光落入敌人手中。敌人为获取党组织的机密,动用了各种刑具。陈光被折磨得遍体鳞伤。但陈光坚贞不屈,斥责敌人说:“我们的人民解放大军已经向广西挺进,你们的末日就要来到了,你们唯一的出路是向人民投降。”敌人最终一无所获。在狱中,陈光给难友讲革命形势,鼓励他们坚持斗争。1949年11月11日傍晚,陈光被枪杀于桂林火车北站前的一片空旷地,年仅31岁。这是桂林黎明的前夕。

  1950年底,经过多方查寻,桂林市人民政府终于找到陈光烈士的遗骸。1951年1月14日,陈光烈士遗骸被移葬于七星公园七星岩下,并竖碑立传。

  高天梅:她缝制的五星红旗在桂林解放那天高高飘扬

  高天梅1911年生于广东海丰县。由于家庭贫困,她刚出生几个小时,就被人家抱去做童养媳。到她17岁时,彭湃领导的农民运动在海丰开展得如火如荼。高天梅申请加入了共青团。因为工作点名时没有名字,领导给她起名高天梅。此后,高天梅一直在党的领导下参加革命斗争。1932年底,高天梅在香港工作时被反动派抓捕入狱,直到1936年才出狱。

  在抗日战争中,高天梅与同是共产党员的黄彰因工作相识,两人结为革命伴侣。黄彰先后担任宾阳县委书记、广西省工委常委,后又被任命为桂东南抗日游击区办事处主任。高天梅主要负责广西党组织的掩护和后勤保障等工作,经常辗转南宁、柳州、桂林等地。

  1945年3月,黄彰不幸被捕并英勇牺牲。丈夫牺牲后,高天梅顾不上悲伤,仍坚持投入革命工作。1947年9月,高天梅被派到桂林,以当时桂林城工委书记陈光“姨妈”的身份,开展掩护工作。高天梅公开的职业是商人,卖米、卖盐、卖豆腐。她一面做生意,一面帮助陈光等人印刷宣传单、运送秘密文件等。高天梅在桂林一直工作到桂林解放。几年的时间里,她多次出生入死,却始终信念如一。

  1949年11月21日,桂林解放的前一天,高天梅和同事们连夜缝制了两面五星红旗。在22日桂林解放这天,这两面承载着满满希望与信念的红旗被挂在桂林城北门和南门的最高点。

  高天梅从事了20多年的地下革命工作。解放后,她被同志们称为广西的“阿庆嫂”。她终于得以在和平的环境中安享生活,直到2004年逝世。

  奋进时代,精神永续——亲历者回顾那段激昂岁月

屋主人、90岁的王玉山(右)与95岁的王掌生一起向记者回忆当年与陈光烈士相处的点滴故事。

  “当年陈光对村民们特别亲切。我父亲的珠算还是陈光教的。”回忆起当年陈光在桂林城工委旧址生活的点滴,江东村65岁的老党员王润保说,他从小在村里听过父亲和村里的长辈讲述陈光的故事。

  对于那段历史,今年90岁的屋主人王玉山至今记忆犹新。老人告诉记者,陈光个头不高,偏瘦,操着一口广东口音。当时到村里的时候大家都不知道他是做什么的,但他选择了王玉山家这栋房子要租下来。王玉山说,后来想陈光选择这里是有考虑的:这个地方四通八达,既可以走水路,也可以走陆路,方便有什么情况及时撤退。王玉山回忆,陈光和他“姨妈”经常与周边村民交往,大家关系很好。后来陈光被捕,大家还奇怪那么好的人到底犯了什么事。王玉山说,得知陈光被捕后,他“姨妈”没来得及吃饭,烧了不少文件后匆匆离开,养的一对兔子也给了邻居王掌生。

  直到桂林解放后,村民们得知七星公园里立了烈士纪念碑,大家才知道陈光是那么伟大的人。“后来想起,难怪当年那个屋里经常有很多神秘的人进进出出,屋外竹篱笆上还不时挂着白毛巾。”王玉山说,解放后,他还到南宁见过高天梅,得知了原来屋门口挂白毛巾的秘密——当年地下党员开会以白毛巾为信,如果不见白毛巾,就说明不安全,会议取消。

  1963年,桂林城工委旧址被公布为广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被列为桂林市第一批革命传统教育基地。1995年被辟为中共桂林市城工委革命文物陈列馆,陈列着中共桂林市临时工作委员会和中共桂林市城工委部分用过物品的实物和照片。

  如今,每逢清明节,一批又一批学生、机关干部、社区居民等自发来到七星岩下的陈光烈士墓和位于穿山桥头的城工委旧址,向烈士献花、聆听先烈故事、重温入党誓词,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铭记历史,不忘英烈遗志,传承先烈精神。(桂林日报 记者张苑 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