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今日视点 > 正文

探寻背后的故事 赓续文化的传承

来源:全州县纪委监委
摘要:许多人都知道湘江战役的惨烈,也被湘江战役的精神所感动,但纪念馆和纪念林建造的背后故事却鲜为人知。

  许多人都知道湘江战役的惨烈,也被湘江战役的精神所感动,但纪念馆和纪念林建造的背后故事却鲜为人知。

革命故事的讲述者

凤凰镇凤凰嘴渡口

  1934年底,为确保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渡过湘江,粉碎敌人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几万名红军将士血染湘江两岸,这一战成为事关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重要历史事件。

  凤凰镇,年89岁高龄的马根本老人当时还是稚童,他对湘江战役最深的记忆便是“飞机在天上转来转去,炮弹和重磅炸弹的爆炸声吓得老百姓到处躲”。

  马根本老人回忆,那年12月份,全州刮的是南风天,尸体发臭几公里内都能闻得到,老百姓就到河边打捞红军的尸体然后挖个沙坑掩埋。湘江有一个转弯处,名为岳湾塘,江水流速较缓,湘江战役后,上游漂下的尸体几乎全都汇到这里。尸体堆着尸体,至少有5000多具尸体。此情此景让老百姓哀痛不已,此后,“三年不食湘江鱼,十年不饮湘江水”在原本山清水秀的湘江边流传开来,很多年间,这里的老百姓都不再吃湘江里的鱼。

  “当时也有少数负伤的红军战士留在了凤凰镇,我父亲就悄悄收留了两名年纪只有十几二十岁的红军战士。”马根本老人一边回忆一边说着,“红军来到全州,从来不做欺负百姓的事儿,老百姓发自内心觉得亲切,就觉得应该保护他们。”

  马根本家悉心照料两位红军战士,自己有一口粮都要匀给他们半口,一段时间后,一位江西籍红军战士伤愈,因为找不到大部队准备回家,马根本的父亲还特意给他塞了点路费供他回家路上使用,因为担心不安全被土匪抢走,又送给小战士一顶斗笠帽子,让他把大洋藏在帽子里。

  “当时我父亲有十几亩地,农活儿特别多。”马根本叹息着说道,“另一位四川籍战士为表感激,还留下来帮着做了好几年农活儿,但是后来又被日本人给抓走了。”

  “当时红军负重行军非常疲惫,腿脚都肿了,又没有东西吃,再加上桂军时常夜袭,红军战斗力难以得到保证。即便如此,红军到村子里从来都只是在老乡屋檐下休息,进门喝水也要先敲门,征得同意后再进。很多老乡为此自发挑水挑米来给红军吃。”

  马根本老人几度哽咽,用最质朴的语言不断讲述着湘江战役中的故事,以自己的方式铭记着战役中牺牲的烈士。

       (天津日报《再访全州:红军在这里流了那么多血,很多人却未必知道》)

红色文物的搜集者

廖荣辉搜集、珍藏的部分物品。秦丽云 摄

  “喂,你好,请问是文物管理所吗?我有一批文物想捐赠给政府。”2019年3月的一天,全州县文物管理所接到了一通让整个文物管理所都为之兴奋的电话。

  打电话的人是全州县两河镇有名的“红色文物搜集大王”廖荣辉,他表示,手中有一批红色文物,他希望将它们捐赠给国家。

  廖荣辉与红色文物结缘还要从2016年说起。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陪同一名退休记者了解红色故事,几天下来,红军的战斗事迹让他感到震撼无比。从此,弘扬革命历史,传播红色文化的种子在这名共产党员的心中长出了萌芽。

  大刀、马灯、草鞋耙、军号、军用水壶……廖荣辉四处打听、收购,慢慢地一件一件搜集着红军遗物。一走进廖荣辉家,便能感受道浓厚的红色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谈到廖荣辉捐赠文物的初衷,他说,曾经也有不少搜集家、商家找上门出高价收购他手中的红色文物,均被他婉拒。因为这些文物的价值,并非金钱能衡量,这些红色文物,并不属于某些个人。

  2017年,廖荣辉自掏腰包将红军当年走过的湘桂古道修整了一番,全村的人都觉得他“疯了”,但这一举动让许多“红二代”和对红色文化感兴趣的游客慕名而来,廖荣辉对他们提出希望他能带领重走红军路的请求从不推辞。

  “他们每一次都带着满满的怀念而来,每一次,又带着深深的敬意离去。他们都告诉我,把这些红色历史挖掘出来,传播出去,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廖荣辉自豪地说道。

  红色故事讲了一次又一次,红军路走了一遍又一遍,这条湘桂古道不仅是红军路,也是廖荣辉的红色文化传承之路。而我们,也需要更多像廖荣辉这样的“民间力量”来保护传承红色文化,铭记那段红色历史。

    (《当代广西》2019年4月25日《全州:民间力量自发保护传承红色文化》、桂林晚报2019年4月17日《全州“红色文物搜集大王”捐赠30多件文物  红色文物捐出来 红色情怀藏心中》)

红军烈士的守护者

米花山烈士墓现状

  2019年5月14日,才湾镇米花山的一块墓地上,一块刻有“红军烈士墓”五个鲜红大字的崭新墓碑由村民们庄严地立在了墓前。村民蒋石林老人站在墓碑前,庄严地鞠了三个躬,内心久久无法平静。

  80多年来,蒋石林一家三代接力守护着这座红军烈士墓。正是他们的义举,让这座曾不为大众知晓的红军烈士墓,由最初的一个简陋的小土堆,成为了如今的崭新模样。

  时间回溯到1934年,红军来到才湾村驻扎,红军战士帮村民挑水、劈柴火、搞卫生,村民也帮红军磨米、蒸红薯,军民其乐融融。11月27日,脚山铺阻击战打响,村民们自发组织起来给红军送饭、送水和带路。激烈的战斗持续了3天2夜,红军伤亡惨重,鲜血染红了湘江。

  “那年我父亲才12岁。战斗结束后,爷爷带着家人返回家中查看。因为家里没有柴了,爷爷带着父亲去距离自家老宅有三四里路之远的米花山砍柴。没想到,在山上的乱树丛之间,他们发现了7具红军遗体。”蒋石林回忆道,“我爷爷和父亲都曾告诉我,虽然当时他们也很害怕,但是一想到红军是为了老百姓才牺牲的,他们怀着悲痛的心情,把7位红军烈士的遗体一起就地掩埋。”

  从此,山间便多了一个小小的坟墓。之后80多年的时间里,自蒋石林爷爷那辈起,每一代都用心地守护着这座承载着一段有特别历史意义的红军烈士墓。

  蒋石林说,从他记事起,每年清明爷爷都会带着他还有家人一起给红军烈士扫墓,并跟他们讲当年红军的故事。爷爷讲给父亲听,父亲讲给自己听,现在这个故事要由自己继续讲下去,之后要讲给自己的儿子、孙子,再传承给儿子的儿子、孙子的孙子,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时说:“试想,如果没有这么一批勇往直前、舍生忘死的红军将士,红军怎么可能冲出敌人的封锁线,而且冲出去付出了那么大的牺牲,还没有溃散。靠的是什么?靠的正是理想信念的力量!”

  这一份理想信念的力量将会在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心中永远的流传下去,这一段背后的故事也将由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共同铭记。

      (桂林晚报2019年5月16日《一家三代接力守护红军墓》)

永福县深入基层 服务群众 办实事解难题
灌阳:乡村沐新风 美景入画来
清廉桂林
清廉桂林 微信
清廉桂林 官方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