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清廉之窗 > 党风政风 > 正文

家风故事丨两次选择

作者:潘航宇 杨艳梅
来源:龙胜县纪委监委
摘要:我的外公一生节俭清贫,却又十分热心。他六十多岁都没有闲着,还是村里的“大忙人”。他在村里面很受人尊敬,在离开我们十多年后,他“两次选择”的故事一直激励着我。

  我的外公一生节俭清贫,却又十分热心。他六十多岁都没有闲着,还是村里的“大忙人”。他在村里面很受人尊敬,在离开我们十多年后,他“两次选择”的故事一直激励着我。

  外公出生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家中排行老四。1951年,刚成年的外公响应号召,毅然参军,离开家乡,投身军旅保家卫国。他在一次射击训练时意外受伤,没能上战场。但在部队后方,他主动学习、努力刻苦,认真完成组织安排的各项任务,获得组织的认可,在部队里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

  听长辈们说,外公服役期满时,有留在部队的机会。但他想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建设偏僻贫穷的家乡,最终回了家——那是他的第一次选择。

  “不当军官,回来当农民。”回到村里后,村里有人说外公傻,外公没有理会这些说法,一心一意想要改善家乡贫穷的面貌。他利用学过的文化知识和在外的经验,带领着村民搞生产、抓建设。在他的带领下村子的面貌焕然一新。在群众和组织信任下,他担任了生产队的队长。

  后来,外公受到过不公平的对待。但他没有因此消沉,依然积极的面对生活。村里的公益事业,他未曾缺席;村民们找他帮忙,他也热心提供帮助。听家人说,在他五十岁时,县里面考虑他是党员、在部队当过兵,且群众基础好,可以推荐他到县公安局工作。

  在村里继续做农民,还是去县里面工作?面对第二次能改变人生的选择,外公把工作机会让给了更需要的人,最后还是决定留在村里。

  面对两次能改变人生的选择,第一次选择了贫苦的家乡;第二次他把机会让给更需要的人,选择了心安。两次都选择了那条看似难走的路,但我想那应该是他心里认定的“光明之路”,选择了他心里装着的群众。

  “外公是否后悔过?”带着这个疑问,我在家人的描述中,回顾了他的一生。他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磕磕绊绊时有发生,他却未曾抱怨;面对曾受过的不公,未曾失去对生活的信心与热爱。外公起点不高,但他一心向党,不怕吃苦,深入群众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尽管外公没有留下丰富的物质遗产给我们,但是他给子孙后辈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

  外公守住清贫、耐住寂寞、装着群众的的精神和品格,正是在纪检监察一线的我需要传承的。清清白白做人、扎扎实实做事,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经济上的“干净人”和作风上的“正派人”,保持一名纪检监察干部清廉的本色。外公虽然离我而去,他“两次选择”的故事一直留在我心里,他一生所坚持的品格与精神也将继续留存。

驻市文广旅局纪检监察组:纪检监察组组长讲党课 警钟长鸣促廉洁
驻市发改委纪检监察组:为市军粮供应管理中心讲授专题廉政党课
清廉桂林
清廉桂林 微信
清廉桂林 官方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