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清廉之窗 > 党风政风 > 正文

小小说丨蹊跷的“协调费”

作者:董艳娟
来源:龙胜县纪委监委
摘要:“嘀嘀……”一声汽车喇叭打破了古溪村村委的宁静,一辆熟悉的黑色轿车在村委办公楼缓缓停下。镇纪委书记梁智从车上下来,走进了村支书的办公室。

  “嘀嘀……”一声汽车喇叭打破了古溪村村委的宁静,一辆熟悉的黑色轿车在村委办公楼缓缓停下。镇纪委书记梁智从车上下来,走进了村支书的办公室。

  “郑鑫同志。”梁智的声音一如既往地沉稳,他向支书郑鑫递出一份文件。郑支书心头莫名一跳,下意识地接住。白纸黑字,“谈话通知书”几个字清晰地映入眼帘。

  他无声地盯着那通知书,空气仿佛凝固了,过往的一幕幕在脑中飞速闪过。

  那条倾注了他无数心血、终于贯通的通村水泥路,带来了游客,引来了企业,也让村民们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

  其中一家名为“绿源农产”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最为热情,他们计划向村里租三百亩田地建立标准化种植基地,承诺会优先给本村群众提供工作岗位,答应按市场价收购村民的合格农产品。

  企业负责人的话仿若还在耳边,“郑支书,村里的协调工作还得辛苦你们,我们每年会拨一笔钱,名目嘛……就叫‘道路养护费’和‘协调费’,算是我们企业对村里公共事务的一点心意,也是对各位村干部辛苦付出的……嗯,合理补贴。”

  但是,这个“合理补贴”真的合理吗?领了这些钱,村干部们真的还能做到公平公正吗?

  在一次日常监督中,群众的举报送到了镇纪委书记梁智这里,反映古溪村村干部在调解“绿源农产”公司与群众矛盾时,存在明显偏袒企业的行为,群众认为村干部与该企业有不正当往来。

  镇纪委对此迅速展开调查,发现该企业在与村里签订土地租赁协议后不久,就开始有资金持续流入村里几名主要村干部的账户。经过仔细核实,这些资金正是企业以道路养护费和协调工作费的名义给他们发放的补贴。

  于是,有了这开头的一幕。

  郑鑫深吸了一口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走吧,梁书记。”他的声音有些沙哑,但步伐却异常轻松地跟上了梁智。

  车缓缓开出村口,郑鑫望了一眼车窗外。

  金黄的稻田在秋天的阳光下闪耀,装满农产品的拖拉机正欢快地奔驰在那条平坦宽阔的通村路上。这条路,曾是他最大的政绩,是村民致富的希望,如今却也成了他滑向歧途的起点。

  秋风吹拂,村头路边那条鲜红的横幅——“乡村振兴路先行,修路便民暖人心”,在风中猎猎作响,仿佛一声悠长的叹息,久久回荡在丰收的田野上空。

桂林新城投集团党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小小说丨主动上交的“礼品”
清廉桂林
清廉桂林 微信
清廉桂林 官方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