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油茶香漫过木窗,飘散在午后的微光中。田水文明实践站的小李收拾好材料,正要推开村民老潘家的门,就听见里面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
“现在的礼金,不比从前啦!”老潘一边斟茶,一边对来做客的外甥说道,“你表哥去年结婚,女方只要了八千八,说是‘发发喜’两边都轻松。”
小李敲门进来,笑着接话:“潘叔说的是,这几年乡里推行的移风易俗积分制,会按照‘一户一档’的方式对各家各户践行移风易俗情况进行加减分,就是不想让大家为面子活受罪。”
老潘的外甥小韦刚从广东省回来,对家乡的变化还有些陌生。他喝了一口油茶,感叹道:“以前我妈总说村里办一场酒,半年白干活。现在这样清爽多了。”
“不止嘞!”老潘的妻子插话,“现在办丧事也不兴吹打几天几夜了,鞭炮也少放了很多。省下来的钱,拿来种油茶、养禾花鱼,实在!”
小李从包里拿出一本新印的山歌版《村规民约》,指着说:“你看,大家都这么唱,婚嫁恶俗要抵制,喜事新办样样美。丧葬陋习要不得,文明治丧风气好。”
小韦忽然想起什么,问道:“那如果还有人非要大办呢?”
“我们有红白理事会监督嘛,”小李笑道,“村里老党员、老干部一起出面劝。大家脸熟有情面在,一般都会听。再说,省下来的钱是实实在在的,谁不想把日子过好?”
老潘点点头,油茶碗举在半空:“人情不减,负担减了。该有的情分一点没少,不该有的浪费一点不多。这才是新风气。”
锅中的油茶香气飘飘,新的乡风正如同这温热的油茶,初尝微苦,回甘却长,在日复一日的交谈和理解中,悄然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