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文旅局办公室的窗户刚推开,小林就被纪检监察组的老陈叫住了。“到纪委谈话室来一趟,有些情况需要你配合核实。”老陈的语气平淡,递过来的《谈话通知书》却让小林的指尖瞬间冰凉。
谈话室的墙映得人脸色发白,小林脑子里反复回想着上周三的场景。那天临近下班,迦楠文旅公司的张老板突然来到他的办公室,塞来个牛皮纸信封:“帮个忙,把这个交给你们王局,算是感谢他在文创园项目上的关照。”
张老板是局里重点扶持项目的投资方,平时王局长见了也是客客气气,刚入职半年的小林哪见过这阵仗,加上对方那句“这事办好了,你年底考核我帮你美言几句。”他终究没敢推辞,趁着给王局长送文件的间隙,慌忙地把信封塞进了局长办公桌的抽屉。
“上周三下午五点十分,你是不是给王局长送过一个信封?”老陈的提问打断了小林的思绪,桌上同步出现了监控截图。
小林的喉结狠狠滚动了一下:“那、那是张老板托我转交的文件,不是别的。”
老陈没有直接反驳,而是从档案袋里抽出了两份文件。一份是《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翻到“对违反廉洁纪律行为处分”的位置,另一份是银行流水复印件,显示张老板当天取了2万元现金。
“王局长已经主动说明情况,这个信封里的2万元现金,你亲手放进了他的抽屉。你作为直接实施者,就是这起单位行贿行为的直接责任人员。”
“可我只是帮忙跑腿啊!而且才2万元,够得上违纪吗?”小林猛地抬起头,声音里带着慌乱。他一直以为只有收礼的干部才会犯错,自己不过是个“传话筒”,怎么就成了违纪者?
老陈把一杯温水推到他面前:“行贿和受贿是共生关系,没有谁能置身事外。2万元虽然没达到刑事立案标准,但从纪律层面看,已经构成情节较重的行贿违纪行为。”
小林的肩膀彻底垮了。他想起张老板塞信封时躲闪的眼神,想起自己把信封放抽屉时怦怦的心跳——其实从一开始,他就知道这事不对劲。只是碍于情面和私心,才一步步踩了红线。眼泪顺着脸颊滑下来,滴在冰凉的桌面上。
“我错了……”小林哽咽着开口,把张老板如何嘱托、自己如何帮忙送钱的细节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我不该因为怕得罪人,而无视了纪律底线。”
“记住这个教训,纪律面前没有‘旁观者’,哪怕只是递个信封,只要触碰红线,就要承担责任。”老陈说道。
走出谈话室时,小林的手机里弹出张老板的微信:“事情办得怎么样?”他盯着屏幕看了许久,最终拉黑了对方。风掠过街角的梧桐叶,沙沙作响,仿佛在提醒他——有些捷径,从来都是通往深渊的歧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