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清廉之窗 > 基层风采 > 正文

我为群众办实事丨让“冬闲田”焕发增收新活力

作者:时梦雯
来源:灵川县纪委监委
摘要:近日,在灵川县潭下镇薛家村的田间地头,一台台旋耕机轰隆作响,将板结的田土翻整得细腻松软;村民们分散在田块各处,有条不紊地整田、起垄、栽苗,一株株翠绿的迟菜心幼苗扎根沃土,昔日闲置的“冬闲田”正悄然变身促农增收的“致富田”。

  近日,在灵川县潭下镇薛家村的田间地头,一台台旋耕机轰隆作响,将板结的田土翻整得细腻松软;村民们分散在田块各处,有条不紊地整田、起垄、栽苗,一株株翠绿的迟菜心幼苗扎根沃土,昔日闲置的“冬闲田”正悄然变身促农增收的“致富田”。

  而就在几个月前,潭下镇的秋冬农田还是另一番景象。

  “秋收后地里就荒着,想种蔬菜补贴家用,可没技术、没销路,谁敢试?”

  “大家都闲在家,没活干就没收入,心里着急也没用。”

  此前,潭下镇纪委围绕乡村振兴领域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走访监督时,收到薛家村村民反映秋冬季农田抛荒问题。随着走访深入,工作人员发现,抛荒并非个例,从薛家村到周边枣木、大庙等村屯,近万亩农田在秋收后陷入“沉睡”。​

  经过深入调研,问题根源逐渐浮出水面。一方面,村民缺乏特色种植技术,对市场需求一无所知,担心种植新作物会亏本,始终不敢迈出尝试的步伐;另一方面,农业扶持政策存在“落地难”问题,补贴申领流程、种植技术指导等关键信息宣传不到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进滞后,缺乏专业力量带动产业发展,最终导致土地闲置与村民增收无门的双重困境。​

  发现问题后,镇纪委立即对调研情况进行梳理汇总,形成详细的问题清单反馈给镇党委,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建议,要求镇党委督促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等相关责任部门,尽快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镇党委接到反馈后立行立改,精准施策破解难题。针对政策落地不畅的问题,开展“政策进田间”专项活动,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通过现场讲解、发放宣传手册等通俗易懂的形式,向村民全面普及特色种植补贴标准、新型经营主体合作模式等关键内容;针对村民技术短板,积极对接县农业农村局,邀请农业专家开展“一对一”田间培训,围绕迟菜心育苗技巧、水肥科学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治等关键技术,手把手向农户传授经验;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进缓慢的问题,迅速优化招商服务流程,成功引进2家专业种植合作社,搭建起“合作社+农户”的联农带农平台,为产业发展注入专业力量。

  如今,薛家村的迟菜心长势喜人,田间随处可见村民忙碌身影。“我现在每天在合作社帮着栽苗、除草、浇水,一天挣100块,还能照顾老人孩子,比外出打工强多了!”村民刘志付一边给菜苗浇水,一边笑着说。薛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秦丁荣也感慨:“多亏纪委盯着解决问题,合作社提供种苗、技术还包回收,种地没了后顾之忧。”

  此外,以薛家村为试点,潭下镇逐步将成功经验推广至全镇。目前,全镇已发展芋头、油菜、迟菜心等特色产业9000亩,从翻耕整地、种苗供应到田间管理、采摘销售,形成完整产业链,为村民提供大量灵活就业岗位。曾经的“冬闲田”变成“增收田”,冷清的“农闲季”变成忙碌的“农忙季”,在精准监督护航下,潭下镇正以特色农业为笔,书写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

七星区:探索“纪检监察+”监督模式  提升监督质效
龙胜:监督推动罗汉果产业提质增效
清廉桂林
清廉桂林 微信
清廉桂林 官方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