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清廉之窗 > 基层风采 > 正文

散文|桂花开了

作者:时秋霞
来源:灌阳县纪委监委
摘要: 灌阳的桂花开了。 这香气是踩着秋天的尾巴来的。前夜下过一场细雨,清晨推窗时,忽有甜香扑面,像谁家新酿的蜜酒打翻了。我循着香气望去,见街角的桂树已缀满金粟,晨雾里浮动着朦胧的光晕,仿佛整座小城都浸在蜜罐里。

  灌阳的桂花开了。

  这香气是踩着秋天的尾巴来的。前夜下过一场细雨,清晨推窗时,忽有甜香扑面,像谁家新酿的蜜酒打翻了。我循着香气望去,见路边的桂树已缀满金粟,晨雾里浮动着朦胧的光晕,仿佛整座小城都浸在蜜罐里。

  灌阳人爱桂,爱到把县城都种成了桂的海洋。滨江路两旁种满了桂树。退休的老人们爱在树下跳广场舞,银白的发丝间沾着金黄的花瓣,倒像是特意簪的。卖凉粉的嬢嬢总会傍晚支起摊子,凉粉晶莹剔透混合琥珀色的糖水,夹杂着桂香飘出半条街,引得晚上散步的人频频回头。她常对围坐的街坊念叨:“做人要像这桂花,不争春不夺夏,到了时节自然香。”这话被退休的老支书听去,总要接一句:“就像咱们党员干部,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日子才过得踏实。”他指着宣传栏上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又说:“你们看这‘公生明,廉生威’,可不就像桂花香自苦寒来?”

  江东的孩童们举着竹竿在桂树下跑来跑去,竿头绑着网兜,专捉那些醉在花香里的蝴蝶。“看我的!”扎羊角辫的小女孩猛地一扑,网兜里却只落进几朵桂花。男孩们便笑她:“连蝴蝶都舍不得离开桂树呢!”这时总会有路过的老人停下脚步,指着桂树讲起故事:“从前有户人家,祖上立下规矩,凡子孙为官者,必在院中植桂。若桂花繁茂,说明为官清正;若枯萎凋零,便是警醒后人要自省。”孩子们听得睁大眼睛,连手中的网兜都忘了挥动。

  我闲暇时总爱往江边那家充满烟火气的油茶店坐坐。老板娘是个热情好客的阿姨,她煮茶好喝,泡酒的手艺更是堪称一绝,特别是那壶桂花酒,精选清晨新摘的桂花,与自酿的酒一同封入陶罐,埋在桂花树下历经四十九天酝酿。启封瞬间,桂香如金色丝带袅袅升起,直钻人心。阿姨端着酒杯过来,倒了一杯叫我品尝,笑盈盈地说:“这酒得慢品,清廉家风也一样,得一代代往下传。”

  暮色四合时,灌阳渐渐安静下来。路灯次第亮起,暖黄的光晕里,桂香愈发浓郁了。晚归的上班族骑着电动车穿过街道,衣襟上沾着星星点点的金黄。几位老人正指着“廉洁家风”海报议论:“为官一方,就要多造福百姓,要像桂花一样不争不抢,却香飘十里。”话音刚落,周围不少人都围了过来。一位中年汉子情绪激动地说:“老人们说得太对了!现在社会上就需要这种廉洁的风气。当官的要是都能以廉洁家风为准则,那咱们老百姓的日子肯定越过越好!”一位年轻妈妈也带着孩子凑了过来,对孩子说:“宝贝,你要记住,做人要像这海报上说的,清清白白,以后不管做什么,都要坚守廉洁的底线。”大家纷纷点头,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期待。

  我站在二桥上望向两边,月光下的桂树像披着银纱的仙子,枝丫间闪烁着细碎的光。江水依然潺潺流淌,载着桂香流向远方。忽然明白,这灌阳的桂花香,原是最生动的教材——它藏在凉粉摊的闲聊里,躲在茶馆酒香的絮语中,融在社区宣传栏的字句间,更流淌在每个党员干部的血脉里。

  夜深了。风起时,又有桂花簌簌落下。我伸手接住一朵,指尖立刻沁出甜香。这香气会落进梦里吧?我想,待明日醒来,窗外的桂树定又开得更盛了!

镜头丨全州:立冬寒启 万物收藏
临桂区:整治“田间事” 答好“民生卷”
清廉桂林
清廉桂林 微信
清廉桂林 官方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