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城周渭祠
恭城周渭祠始建于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清雍正元年(1723年)重修,是祭祀北宋御史周渭(恭城路口村人)的祀庙,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西廉政教育基地。周渭祠位于恭城镇吉祥街187号,占地1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40平方米(30.2×42.9米),整座祠由戏台(已毁)、门楼、大殿堂、后殿、左右厢房组成,依地势而建,慰为雄伟,门楼、正殿、后殿层层增递,两厢相衬,曲廊回复,雕梁画栋,古朴清幽。
周渭祠门楼为重檐歇山式,面阔五间,分明间、次间和梢间。它是周渭祠建筑的精华所在,做工考究,飞檐高翘,由座斗、交互斗、鸳鸯交手斗三种形式组合的重檐,檐柱承下檐,金柱支到上檐,体形在中间骤然收小。斗拱除有装饰作用外还有奇特的功能,这种斗拱由座斗、交互斗、鸳鸯交手斗三种形式组合成严谨而有规律的蜂窝状,使气流通过时产生回流而发出轰鸣声,令蝙蝠不敢稍歇,鸟雀恐为筑巢,起到自然抵御虫鸟侵害的作用,又明显地寓意了清正廉洁的文化内涵和一代廉吏周渭的浩然正气,堪称一绝。在梢间外围墙壁的挑檐上,全楼由1000多根坚实木料互相串连吻合,合理承担了上层的荷载,使屋面飞檐远挑,雄伟壮观,为清代建筑所罕见。
大殿为两榀五拄穿斗架及三面砖墙混合结构。大殿面宽(12.2m)小于进深(14.8m),正殿有周渭塑像,墙壁四周镶嵌十二幅铜浮雕。厢房面宽和殿进深一致。后厢房为重建。
周渭坚毅忠诚、正直坦荡、公正严明的精神世代激励和感动着桂林人民。如今,周渭祠已不仅是桂林市极为珍贵的廉洁文化遗产,也成为干部群众接受廉政教育的中心场所。
为了充分利用周渭祠对党员进行廉政教育,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经过精心改造装修,桂林市纪委于2009年正式在周渭祠挂牌成立市级党员干部廉政教育基地,2013年2月,周渭祠被命名为广西第一批廉政教育基地,2024年,在上级纪委监委和县委的指导下,县纪委监委对周渭祠部分场馆进行升级改造,增设廉政讲堂,丰富教育形式,千古“廉祠”及其所蕴涵的清廉文化更加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千秋百姓,祠祀梓桑。一朝廉吏,万古流芳。”这是镌刻在周渭祠警世钟上的一段铭文。周渭祠廉政教育基地现设置有周渭生平简介、为官历程、家风故事、桂林地方历史廉政文化展示及历代清官展示馆、警示教育展馆、廉政讲堂等。基地的设置使廉政教育和党员干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每个在这里接受教育的党员干部都为周渭廉政爱民、不徇私情、执法如山的精神所感染,进一步让党员干部在“教与学”中开阔视野、增长才干。目前,周渭祠廉政教育基地已成为广西全区党员干部接受反腐倡廉主题教育的重要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