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廉播 > 正文

【跟着总书记学党史】湘江战役:热血忠魂铸丰碑

作者:陈杨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摘要:湘江源于桂北海洋山脉,北流入湘,蜿蜒八百里而归浩瀚洞庭湖,历为兵家必争之要津。87年前那个冬天,江边炮声轰鸣、人声马嘶鼎沸,空气里满是血腥。红军以血肉之躯,打通西进渡江之路。

  湘江源于桂北海洋山脉,北流入湘,蜿蜒八百里而归浩瀚洞庭湖,历为兵家必争之要津。87年前那个冬天,江边炮声轰鸣、人声马嘶鼎沸,空气里满是血腥。红军以血肉之躯,打通西进渡江之路。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亲赴广西,考察第一站就是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到广西,来全州看一看湘江战役,这是我的一个心愿。这一战,在我脑海里印象是最深刻的,我也讲得最多。”跟随总书记的脚步,来到这片令中华儿女刻骨铭心的红色热土,祭拜英烈、深深缅怀,触摸历史、昭示未来。

【跟着总书记学党史】湘江战役:热血忠魂铸丰碑广西全州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

  生死攸关:红军长征最危急一战在湘江打响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参观,由我全程讲解。”纪念馆副馆长周运良在回忆总书记考察情景时仍然很激动,“总书记看得很认真,沿着展厅一个个仔细看,不时停下来详细了解,听我讲述背后的故事。”

  这是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1934 年 10 月,由于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被迫实施战略转移,开始长征。湘江是红军长征绕不开的一条河流。

  早在转移之前,中央苏区面临国民党北、南、东三面重兵包围,向西转移是唯一出路。当时,西边的湘南桂北地区,国民党军事力量薄弱,军事设施很少,无法正常施展第五次“围剿”中采用的持久战与堡垒主义的战略战术,因此成为中央红军从闽粤赣向大西南挺进最安全便捷的通道。但这东西方向通道上,横亘着一条南北方向的河流——湘江。中央红军要突破国民党的重重封锁,必须渡过湘江。

  撤离苏区后,中央红军连续突破国民党军三道封锁线,来到湘桂交界地带,决定从广西全州、兴安间抢渡湘江,北上与位于湘西的红二、红六军团会合。蒋介石判断红军将沿着红六军团的路线前进,于是预先调集中央军、桂军、湘军、粤军共26个师30余万部队,凭借湘江天险精心布设下号称“铁三角”的第四道封锁线,企图一劳永逸地消灭红军于湘江东岸。

  西渡湘江,并非高歌猛进,而是被迫突围。它是在国民党当局对苏区进行铁桶“围剿”,党内出现严重“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党和红军面临生死存亡严重危机下发生的。当时的舆论认为“国共胜负已成定局,红军已是死路一条”。国民党也认定红军“流徙千里,四面受制,下山猛虎,不难就擒”。朱德同志在1934年12月1日凌晨1时30分,给各方面军下达的紧急作战令上有一行分量极重的字,“我们不为胜利者,即为战败者”。西进,就是这样一个“活路被堵死、向死路求生”的生死抉择,而红军就是在去向渺茫的“绝路”上获得了新生。

  湘江血战是红军长征千难万险的一段征程,也是中国革命荆天棘地的一个缩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实现伟大的理想,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在井冈山上,面对大革命的失败,坚定的共产党人在枪林弹雨中高擎火炬前行,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长征途中,面对悬殊的敌我力量、恶劣的自然环境、严峻的党内斗争,红军在难以想象的艰险中克关夺隘,绝处求生;在宝塔山下,老一辈共产党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推动革命事业从低谷走向高潮……中国革命在一次次血与火的淬炼中,激荡成改变历史的滚滚洪流,一往无前朝着伟大胜利冲锋。

  悲壮史诗:战士用生命铺垫胜利前进的通途

  “四道封锁线都在哪里”“湘江水有多深”“这场仗打下来牺牲多少红军”……参观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不时询问相关情况,重温那段烽火岁月。

  1934年11月,中央红军进入广西后,形势愈发危急。国民党军队以湘江天险构筑了第四道封锁线。11月27日,红一军团占领了从屏山渡至界首的湘江所有渡河点,但由于湘军先期到达,失去了占领全州县城的有利时机,红二师退到桂黄公路的脚山铺一带构筑阵地,准备阻击湘军。28日,红三军团第五师在新圩阻击桂军。29日,红三军团第十团在界首南光华铺打响了阻击战。这3处阻击阵地地势相对较为平缓,装备明显处于劣势的红军与敌人进行并不擅长的阵地战,预示了这场血战的悲壮。

  形势越来越紧张,红一、红三军团占领湘江渡口后,中央军委纵队距湘江最近渡河点是55公里,却走了两天。为保卫中央军委纵队顺利过江,担任两翼和后卫的各军团不得不与敌人展开殊死决战,尽可能为中央军委纵队渡江赢得时间。

  战况异常惨烈。在新圩阻击战中,交战双方是彭德怀率领的红三军团五师与桂军7个团。部队浴血奋战3昼夜,红五师参谋长胡震、红十四团团长黄冕昌以及副团长、参谋长、政治处主任全部牺牲,红十五团团长、政委和红十四团政委均负重伤,营以下干部大部分牺牲。来不及转移的100多名红军伤员被敌人丢下酒海井残忍杀害,接防的红六师十八团伤亡严重、大部牺牲。香港《循环日报》曾就此报道说,新圩连日战事,异常剧烈,为共军抵桂北以来之最。

  脚山铺阻击战是湘江战役中双方投入兵力最多的一场战斗。交战双方是林彪、聂荣臻率领的红一军团两个师和国民党湘军刘建绪部的4个师,兵力悬殊。这场战斗鏖战四天三夜。红五团政委易荡平身负重伤,右手已无法握枪,而此时湘军已蜂拥而至。为了不连累战友、不成为俘虏,他在警卫员转身的瞬间,奋力夺过手枪朝自己胸膛开了一枪,壮烈牺牲,年仅26岁。光华铺阻击战中,红三军团四师与桂军交战了两天两夜,团长沈述清和师参谋长杜中美先后牺牲。

  激战至12月1日,敌人对红军发动了全线进攻,企图夺回渡口,围歼红军。红军指战员遵照中革军委的作战命令和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红军总政治部联署下达的保证执行军委命令的政治指令,前仆后继,用刺刀、手榴弹打垮了敌军整连、整营的一次次进攻,为中央纵队和后续部队过江争取时间。后续部队不顾饥饿疲劳,争分夺秒,急奔湘江渡口。浮桥炸断了,会水的战士泅渡,不会水的战士拉着接长的背包绳过江。大战至当日17时,中央机关和红军大部队终于拼死渡过了湘江。

  碧绿江水,被鲜血浸染。在中央红军抢渡湘江四大渡口示意图前,全州县党史办研究人员周雄含泪讲述,湘江战役后,在广西全州县一个叫岳王塘的江水转弯处,由于江水渐缓,从上游漂浮下来的红军战士的遗体聚集在这里,江水看上去灰蒙蒙一片。新中国成立后,很多在广西当过兵的人回到地方后,也会向旁人讲起往事:湘江水位低的时候,仍然能看见河底累累的白骨……

  在这场血战中,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中央红军极其艰难地突破国民党军布下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国民党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经此一役,红军付出了异常惨烈的牺牲,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

  “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习近平总书记这样阐释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作为长征途中关乎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一战,湘江战役正是理想信念强大力量的集中体现。刺骨的江水、敌机的轰炸扫射、四面八方涌来的敌人……鏖战、抢渡、牺牲,艰难可以摧残人的肉体,死亡可以夺走人的生命,但动摇不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正是理想信念的支撑,让红军战士在血与火中杀出一条血路,为革命留下了宝贵的火种。

【跟着总书记学党史】湘江战役:热血忠魂铸丰碑陈列在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内的油画《陈树湘: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

  一往无前:压倒一切困难赢得最后胜利

  在纪念馆内的一幅油画前,习近平总书记停下脚步,久久凝视。这幅油画中的主人公是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2014年10月,在福建古田召开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深情讲述了陈树湘“断肠明志”的故事,在座同志无不为之动容。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多次谈到陈树湘,每每提及,都是感怀万千。

  1934年12月,湘江战役中担负掩护任务的红三十四师牺牲极大,已不足千人,几乎成为一支身陷重围、无法过江的孤军。面对十几倍于己的强敌,师长陈树湘率领全师战士奋力抵抗,用血肉之躯筑起一道“城墙”,与敌人鏖战数天,为红军渡过湘江赢得了宝贵时间。

  在湖南道县伤重被俘后,敌人将陈树湘抬去邀功途中,他忍痛绞断肠子,壮烈牺牲。他的头颅被敌人残忍地割下来送到了长沙,挂在城门示众。头颅正对着一条小街,街上一间破烂不堪的小屋里,躺着他多病的母亲。陈树湘用这种方式完成了与母亲的最后“相聚”。被阻在湘江东岸的红三十四师最后弹尽粮绝,大部红军将士英勇就义。红三十四师由此有了一个无比悲壮的名字——“绝命后卫师”。烈士鲜血染红了湘江,以至当地百姓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

  “壮烈啊!陈树湘是牺牲英雄中很典型的一个。”习近平总书记由衷感叹。红军将士在天寒地冻、伤病不断的绝境中,将视死如归、向死而生、一往无前、敢于斗争、战胜艰险的崇高精神发挥到极致,用意志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打退敌人一次又一次的攻击,保证大部队顺利渡过湘江,为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奠定了基础,为中国革命蹚出了一条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光明道路。

  世界上没有哪个党像我们党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壮烈牺牲。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全国牺牲的有名可查的烈士就有370多万名。红军长征,红一方面军从江西出发时8万人,到达陕北时只有不到7000人,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抗美援朝战争,19.7万多名英雄儿女为祖国、为人民、为和平献出了宝贵生命。无惧牺牲、勇于胜利,是共产党人的风骨品格,革命战争时期是如此,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是如此,当代中国也是如此。党的十八大以来,1800多名同志将生命定格在了脱贫攻坚征程上,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广大医务人员争分夺秒,连续作战,用血肉之躯筑起阻击病毒的钢铁长城,挽救了一个又一个垂危生命,他们承受着身体和心理的极限压力,有的甚至以身殉职……百年来,我们党之所以历经沧桑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这种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

  “横扫千军如卷席。”习近平总书记坚定地说,“我们对实现下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应该抱有这样的必胜信念。困难再大,想想红军长征,想想湘江血战。”新的长征路上,还会有一道道“封锁线”,一个个“娄山关”“腊子口”,我们永远需要义无反顾、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和革命斗志,越是艰险越向前,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党史故事大家讲|陈树湘断肠明志
“广西勤廉先进个人”展示
清廉桂林
清廉桂林 微信
清廉桂林 官方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