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廉播 > 正文

八桂古代清官廉吏丨文寿华:案无留牍不私一钱

作者:曹丽萍 胡美玲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摘要:文寿华(1790-1833),字镇候,别字渠村,号西亭,自号“紫泉钓徒”,清代广西玉林市玉林镇大新村人。其著作《姓氏谱》、《啖蔗山房诗存》等流行于世。

  文寿华(1790-1833),字镇候,别字渠村,号西亭,自号“紫泉钓徒”,清代广西玉林市玉林镇大新村人。其著作《姓氏谱》、《啖蔗山房诗存》等流行于世。

  耕读传家,学优则仕。文寿华系文天祥第二十一代裔孙,文氏家族以诗书、耕读传家,教子孙勤学食廪。父读书,子相从;兄进学,弟追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良好的读书向上风气,造就了文氏家族勤奋、刻苦、独立、锲而不舍的精神,令不少人脱颖而出。家训成为子孙的座右铭,读书进学成为家族的风气。因此,文寿华遵祖训,扬祖范,自幼读书勤奋,志向远大。史料记载,他“资质超常,聪慧能文,震动乡里,每考必夺冠。”时年,文寿华与苏宗经、锺章元被称为“鬱林三杰”。嘉庆二十一年(1816),“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文寿华,不负众望,考中了第三十一名举人。嘉庆二十四年(1819)己卯恩科会试,考取第七十五名进士,殿试二甲十五名,先后任过山西文水、介休、阳曲县令、霍州直隶州知州和泽州府知府,三次被任命为山西会试主考官。

  宵衣旰食,励精图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山西省太原府文水县任知县,文寿华修政明刑,安靖地方。他宵衣旰食,留心政务,励精图治,结合当地的生产生活情况,制定相关政策,在完成朝廷赋税的同时,尽可能地不劳民、不伤民,县民得以休养生息。史料记载,“惜费疏财,垫前任亏空九千余金”;整修书院振兴文教;劝课农桑,发展生产,获得“文文水”的美誉。因政绩斐然,勤政为民,道光元年(1821),他被任命为山西省两科会试同考试官,为国选才。史料中曾赞寿华公:“吾所称循吏者,不外廉能,以名進士,作吏十余年,所至皆有政声,廉能二字庶几无愧。”

  爱民如子,为政清廉。“宦情闲自云生岫,诗境清如月在廉”是文寿华为政清廉,淡泊名利的真实写照。文寿华在阳曲县任职期间,邻县孟县突发蝗灾,灾情异常严重,百姓颗粒无收,几乎陷入绝境。文寿华没有袖手旁观、明哲保身。他身先垂范,将自己的薪俸慷慨捐献出来,再从公库拨出大笔公款,作为捕蝗灭虫经费,济民赈灾。同时,他下令出动全衙属公差,发动属民灭蝗。数日间,孟县飞蝗逐步被捕灭,禾苗赖以保存,减小了损失。道光五年(1825)文寿华调离阳曲县知县时,群众牵衣顿足、百般不舍,赴省哭求留任的不下千余人。道光六年(1826),文寿华考核优良,擢升为霍州直隶州知州。第二年,因清廷对西域用兵,霍州地属交通要道,文寿华奉令征集大批战马人夫军饷粮草,补给前线。他兢兢业业、多方筹集,不让前线的将土缺衣少食。道光八年(1828),他再次被选为山西会试的主考官。道光十二年(1832)冬,他擢升泽州府知府。他因常年案牍辛劳,积劳成疾,于道光十三年(1833)卒于任内,终年四十三岁。

  “生无媚骨原非傲,官有清名不厌贫”是文寿华一生为官清正,勤政为民的真实写照。《鬱林州志》中提到文寿华,称他“爱民如子,案无留牍,不私一钱。”在十几年的为宦生涯中,他始终将国家和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公忠厚正、两袖清风,用实际行动赢得百姓爱戴和敬仰,名垂千古。(桂林市纪委监委整理)

以风清气正涵养绿水青山 全力推动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驶入“快车道”——访叠彩区委书记杨玉霜
桂林:监督护航重点项目建设
清廉桂林
清廉桂林 微信
清廉桂林 官方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