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桂林市纪委监委办案人员根据掌握某领导干部的问题线索,运用该市“二郎神”监督平台对涉及的建筑公司参与投标项目、中标项目以及相关招标代理公司等信息进行调取和分析研判,发现相关工程招标代理机构与投标人、招标人关系异常等16个风险点,系统发出“投标联系人异常”预警提醒,为案件进一步查办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工程建设领域腐败问题覆盖面广、涉及部门多。以前,因缺少信息互通,一些问题可能在不同主体监督范围之间‘漏网’。开通‘二郎神’监督平台后,收录全市工程建设项目数据资料,结合异常问题信息建立立项决策、项目审批等数据模型,锁定风险项目、人员、单位分类预警,助力发现明招暗定等隐形变异问题。”该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介绍,去年以来,该平台供办案人员查询600余人次,形成问题分析报告4期,立案4起、处分4人、留置2人,追缴资金494.5万元。
当前,在以雷霆之势正风肃纪反腐的震慑下,一些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收受好处手段变异升级、更加隐蔽。该市纪委监委牢牢把握权钱交易这个本质特征,紧盯一把手这个“关键少数”,聚焦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等行业领域,从创新监督方式、完善联动机制、运用大数据分析等方面多维度发力,深化整治基建工程、招投标等领域新型腐败。
针对“逃逸式辞职”问题,该市纪委监委紧盯退休前火速辞职并用权力“余温”在关联企业任职领取高额年薪等“金蝉脱壳式”辞职,在位不收离职收、在岗不收转岗收等“期权化”交易,从是否打时间差、是否洗白身份、是否成立攻守同盟入手,重点核查领导干部在职期间是否存在违纪违法行为、离职或退休后是否到原业务管辖范围内企业任职、兼职“捞油水”等方面情况,坚决防止“逃逸式辞职”成为新型腐败“避风港”。
此前,桂林市土储中心叠彩土地储备部原工作人员李某某获悉与自己存在权钱交易的私人企业主被纪检监察机关立案调查后,因担心自己利用职务便利在土地委托管护、土地巡查工作中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的事情败露而辞职,企图通过“逃逸式辞职”金蝉脱壳,规避组织审查调查。
该市叠彩区纪委监委通过“三问三查”,即问申请离职的原因、离职后的去向、领导同事对辞职对象离职的看法,查是否接受服务对象吃请、是否收受服务对象礼品礼金、是否利用执法权谋私,层层抽丝剥茧,发现李某某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在违建厂房避免被拆除、加快推进已征国有土地委托管护办理工作等方面,为私人企业主提供帮助并收受其送予的好处费91.66万元。最终,李某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两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20万元。
此外,该市纪委监委针对“期权腐败”问题,梳理“在岗办事、转岗兑现”“在位用权、退休回报”“离职下海、索取收益”等新动向,对离职退休公职人员、曾任职于重要领域和关键岗位领导干部加强监督,做到查清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离职后的从业去向、查清特定关系人和相关企业工商登记情况、查清为管理服务对象谋利与收受好处之间的时间差、查清在职期间与管理服务对象的谋利事项和事先作出的利益输送约定等“四查清”,严防权力“余温”成期权式腐败温床。(桂林市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