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水渠排水慢,水稻总缺水;雨季又怕堰坝被冲垮,现在可算踏实了。”近日,桂林市秀峰区唐家村委村民望着清亮的渠水灌入稻田,脸上满是笑意。这一变化,源于该区纪委监委对民生难题的精准监督与高效解决。
日前,该区纪委监委在熊家村走访督查时,村民集中反映南溪河下游段灌溉难题:自建的填土堰坝旱季无法满足120亩农田用水,雨季堰坝容易被洪水冲毁。群众的急难愁盼,成为监督工作的“靶向目标”。
该区纪委监委迅速启动“室组局”联动监督机制,联合区农业农村局、街道纪工委深入田间地头,找准症结,协调推动引流水源分时段调控,同步实施堰坝改建工程,新建1座引水灌溉堰坝、68米上下游挡墙及17米灌溉渠道。历时3个月,工程顺利竣工,不仅改善了120亩农田灌溉条件,更让30亩闲置农田恢复耕种,直接惠及141户484名群众。
为确保惠民工程长效发力,该区纪委监委督促职能部门举一反三,对辖区所有农田水利设施开展自查自纠,建立定期巡检机制,及时疏通沟渠、维护设备。截至目前,该区已针对农村供水保障开展3次联合监督,排查项目2个,整改管护不到位问题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