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清廉之窗 > 基层风采 > 正文

随笔|洗衣映出的“绣花”之道

作者:陆岚
来源:恭城县纪委监委
摘要:十岁那个蝉鸣阵阵的周末,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木盆里,母亲将待洗的衣物轻轻铺展,开启了我人生中一堂关于“坚持”的实践课。

  十岁那个蝉鸣阵阵的周末,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木盆里,母亲将待洗的衣物轻轻铺展,开启了我人生中一堂关于“坚持”的实践课。她先是俯身示范如何将衣物浸入温水,让布料充分吸纳水分;再取一块泛着淡淡清香的肥皂,沿着领口、袖口这些最易藏污纳垢的地方,细细涂抹出均匀的泡沫;最后,她掌心朝下,以适中的力度反复搓揉,指尖时而轻捻、时而按压,将顽固污渍一点点剥离纤维。

  我攥着衣角依样画葫芦,可肥皂总在掌心打滑,用力过猛时泡沫溅得满手都是,领口的汗渍更是像长了根似的,搓了好几遍仍留着淡淡的黄印。几次尝试无果后,我烦躁地将洗衣棒往盆沿一磕,水花溅起又落下,像极了我此刻失落的心情——明明照着母亲的样子做,怎么就洗不干净?

  母亲没有责备,只是蹲下身,捡起我扔在一旁的洗衣棒,轻轻刮去盆边残留的泡沫:“你看这污渍,就像做事时遇到的难题,不是搓一下就能消失的。领口的汗渍要顺着布料纹理搓,袖口的泥印得先泡软了再用力搓,方法不对、耐心不够,自然看不到效果。”她边说边拿起我洗过的衬衫,在污渍处重新涂抹肥皂,“再试试,这次慢一点,感受掌心和布料的接触。”

  那天之后,我每天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主动端起洗衣盆。起初手掌被搓得发红发烫,指尖也磨出了细小的茧子,可每当看到污渍在反复搓揉中渐渐淡去,心里便多了一份笃定。母亲总会在灶台边忙碌的间隙,抬眼望过来,看到我卡在某个步骤时,便放下手中的活计,过来指点两句“这里要多泡一会儿”“力道再匀一点”,从不疾言厉色,却总能点醒我。

  半个多月后的一个傍晚,当我将一件洁白如新的衬衫晾在竹竿上时,晚风拂过,皂角的清香萦绕鼻尖。母亲走过来,指尖轻轻拂过衬衫平整的领口,笑着摸了摸我的头:“你看,只要找对方法、肯下功夫,就没有做不成的事。以后自己的衣服,就能自己负责到底了。”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洗衣这件小事里,藏着最朴素的人生道理:耐心、方法与坚持,缺一不可。

  如今再回想这段经历,竟与纪检监察工作的开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纪检监察工作不是“一锤子买卖”,更需要“绣花”般的细致与韧劲——深入基层一线时,要像搓洗衣物边角那样,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藏着问题的“褶皱”;开展监督检查时,要像分辨污渍类型那样,精准识别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既不“大水漫灌”,也不“蜻蜓点水”。

  对领导干部而言,日常的自我约束与净化,更需如每日洗衣般坚持“一日三省”。思想上的“污垢”、作风上的“尘埃”,就像衣物上的污渍,若不及时清除,便会慢慢渗透、积重难返。唯有主动对照党章党规党纪“照镜子、正衣冠”,定期为思想“洗澡”、给作风“除尘”,才能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守住廉洁自律的底线。

我为群众办实事|修好的“幸福路”
我为群众办实事丨监督护航香水柠檬致富路
清廉桂林
清廉桂林 微信
清廉桂林 官方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