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书记,现在跟着种柠檬的村民有多少?大家的种苗、技术跟您的示范园一样不?”金秋十月,临桂区会仙镇纪委检查组同志走进四益村的香水柠檬示范园,看着满枝青果,向正忙着指导采摘的村支书刘能祥问道。
刘能祥擦了擦汗,笑着递过一筐刚摘下的柠檬:“目前有12户跟着种,种苗都是我统一联系的优质苗。不过有两户反映,之前说的技术上门指导,偶尔会因为农技员忙别的事耽搁一两天。”
这话让检查组记在了心里。作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刘能祥的柠檬园是四益村产业振兴的“样板”,但“样板”要真正带动村民,关键环节的监督不能缺位。检查组当即找到那两户村民核实:“技术员没来的时候,你们有别的解决办法吗?刘书记有没有帮忙协调?”村民李秋娥说:“刘书记倒是常来看看,但我们还是想多听专业指导,心里更有底。”
当天下午,该镇纪委检查组直奔镇农业服务中心。面对询问,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解释:“最近全镇秋收忙,技术员确实分身乏术,后续会优先保障柠檬种植户的指导需求。”检查组当场指出:“‘带头人’蹚出路子不容易,技术服务跟不上,村民的信心就会受影响。”随即下发《监督提醒单》,要求农业服务中心制定“柠檬种植专项指导计划”,明确每月至少2次上门服务,同时建立村民需求响应台账,确保问题24小时内得到对接。
一周后,检查组再次来到四益村。只见农技员正手把手教村民修剪枝条,刘能祥则在一旁跟村民算收入账:“按今年的行情,一亩能赚8000多元,比种水稻强不少!”村民们围着账本,脸上满是期待。检查组还特意查看了农技服务台账,上面详细记录着每次指导的时间、内容和村民反馈,没有一处遗漏。
“现在技术不愁了,我们打算再扩种5亩!”李秋娥看着检查组说道。望着连片的柠檬园,检查组在监督记录本上写下:“监督不仅要找问题,更要护好‘带头人’、帮村民解难题,这样才能让‘致富果’结出更多‘幸福果’。”风拂过果园,青果飘香,满是乡村振兴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