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廉播 > 正文

牢记重托 感恩奋进 全力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

来源:桂林日报
摘要:牢记重托 感恩奋进 全力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在中国共产党桂林市第六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牢记重托 感恩奋进 全力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

  ——在中国共产党桂林市第六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21年8月30日)

  周家斌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桂林市第五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中国共产党桂林市第六次代表大会,是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辉煌时刻,在全面开启“十四五”崭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视察广西及桂林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回顾总结市第五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确定今后五年我市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选举产生中国共产党桂林市第六届委员会、第六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团结带领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牢记重托,感恩奋进,全力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奋力谱写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的桂林新篇章。

  一、五年来的工作回顾

  市第五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桂林抢抓发展机遇、实现历史性跨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冲击、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及桂林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践行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一本蓝图绘到底”,全力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胜利完成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主要目标任务,桂林发展呈现良好局面和广阔前景。

  五年来,我们取得了八个方面的历史性成就。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桂林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第一站就来到桂林,对我们全力以赴保护漓江、保护桂林山水,推进乡村振兴,圆满完成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烈士遗骸收殓保护和纪念设施建设,给予高度肯定。强调这次是慕名而来,乘兴而归,了却了半个世纪的心愿。嘱咐我们要当好保护桂林山水的“二郎神”,赋予我们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保护好桂林山水、建设最宜居城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用好用活红色资源等新使命新要求,为桂林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是“两个建成”目标如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居民收入提前一年实现翻一番,与全国、全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际旅游胜地规划纲要主要指标基本完成,旅游实现“七个升级”,年接待游客突破1.38亿人次、旅游总消费超1800亿元,基本建成桂林国际旅游胜地。

  三是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全市29.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1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3个贫困县全部摘帽,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连续三年获全区设区市扶贫开发成效考核“综合评价好”等次。

  四是招大引强实现历史性突破。成功引进华为、格力、比亚迪、融创、深科技等一批知名企业,实现了单个产业项目投资超百亿元的历史性突破。

  五是成功入选“全国文明城市”。连续18年的创城努力取得历史性成果。

  六是基础设施发生历史性巨变。两江国际机场T2航站楼、贵广高铁、桂林动车所、桂阳公路改扩建工程等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投入使用,5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所有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车;这五年,是桂林基础设施项目最多、投资最大、变化最明显的时期。

  七是漓江保护取得历史性成就。漓江“三统”改革全面完成,“四治”工程全面推进,“四乱一脏”全面整治,漓江游船实现30年来最大规模提档升级,漓江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面提升。

  八是连续战胜灾害疫情、风险挑战。战胜多次历史罕见的严重洪涝灾害,经受住疫情防控的大战大考,防范化解金融、安全生产等各类风险隐患,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发展,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向历史和人民交出了优异答卷!

  这五年,我们取得了八个方面的新成绩。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累计达9500亿元,组织财政收入累计突破千亿元,实施重大项目1400多项、完成投资4400多亿元。工业振兴取得重大进展,组建经开区、高铁园,拓展高新区,市属园区总规划面积扩大到510平方公里,园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比重达75%,较“十二五”提升10.2个百分点,构建三区引领、多点支撑、齐头并进的“345”工业发展新格局;22家企业跻身全区高新技术企业百强,瞪羚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企业数量均占全区1/5,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达61家,经开区成为全区首个国家级绿色园区,发展新动能加速集聚。旅游发展达到新高度,桂林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阳朔遇龙河成为广西首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2个县区成为全国、全区特色旅游名县、全域旅游示范区,数量全区第一,桂林旅游世界品牌、国内标杆、区内龙头地位不断提升。现代服务业实现新发展,数字经济、电子商务、文化创意、金融保险、商贸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入选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三产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54.4%,成为经济增长主动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粮食、柑橘、特色水果、蔬菜、中药材、优质畜禽6个百亿元产业加速形成,水果种植面积和产量、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数量均居全区第一,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3%、高于预期2.3个百分点。

  城乡面貌深刻变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46.7%提高到52.6%,主城区面积达140平方公里、人口达135万。桂林新区成为城市新中心,建成区面积40平方公里、人口40万,环城水系全面通航,市直机关全部入驻,配套设施日益完善,一座产城融合的现代化新城快速崛起,“再造一个新桂林”蓝图变成现实。老城功能品位大幅提升,“北通南畅、东拓西联”城市路网基本建成,特色街区、老旧小区、城中村改造加快推进,逍遥楼、东西巷成为城市新地标。

  县域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县城新区建设全面提速,特色产业做大做强,荔浦撤县设市,9个县(市、区)累计15次获广西科学发展(高质量发展)先进(进步)县(市、区),10个县入选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乡村振兴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田园综合体带动作用明显,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提高,“美丽桂林·乡村建设”成果丰硕,全国乡村绿化美化现场会在我市召开。

  人民生活品质大幅提升。民生领域财政累计投入1700多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8%,累计减税降费超150亿元。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年均增长6.3%、9.4%,高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4.2万人次,城镇新增就业27.4万人,解决30多万居民住房困难问题,社会保障基本实现应保尽保。新建学校87所,新增学位6.8万个,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实现全覆盖,教育资源短缺矛盾得到有效缓解,中职学校布局调整和专业结构优化全面完成。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现全覆盖,获批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法治桂林、平安桂林建设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显著成效,连续五届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连续3次捧得“长安杯”。科技体育、新闻出版、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监管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改革开放成果丰硕。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园区体制、国资监管改革成效明显,“放管服”改革、公立医院改革走在全区前列,“最多跑一次”“无差别全科受理”“双容双承诺”等改革经验全区推广;导游管理体制改革全国领先,获评全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典型地区。深入推进开放合作,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区全方位开放格局,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名城名企合作成效明显,获批4个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两会一节”成为对外交流重要平台,中国—东盟可持续发展创新合作国际论坛永久落户桂林,城市影响力显著增强。

  生态文明建设成绩显著。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增加15%,PM10和PM2.5平均浓度连续6年“双下降”,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100%,地表水环境质量保持全国前列,森林覆盖率达71.87%,获批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级水生态文明城市,龙胜获评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桂林山水甲天下”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文化建设成效明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利用,甑皮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成开放,灵渠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龙脊梯田系统被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一廊一园”一期项目顺利竣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中国传统古村落数量全区第一。文化惠民工程成果丰硕,基本实现村村有公共服务中心,各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全部免费开放,推出《桂林有戏》《刘三姐》《破阵曲》等精品剧目,桂林演员再获国家戏剧“梅花奖”,“央视春晚桂林最美”享誉海内外,城市文化软实力显著提升。

  民主法治建设扎实推进。市委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召开全市人大工作会议、市委政协工作会议,市委常委会定期听取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党组工作汇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支持人大依法履职,出台漓江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等10部地方性法规,立法数量居全区前列,人大依法履行监督职能、发挥代表主体作用取得新进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完善,参政议政平台更加完备,人民政协协商民主重要渠道进一步畅通。坚持和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统一战线共同思想基础进一步夯实,民族宗教、民营经济、港澳台侨等工作取得新成绩,爱国统一战线持续巩固壮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进一步发挥。党管武装工作不断加强,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自治区“双拥模范城”十连冠。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强化政治监督,深化政治巡察,市县两级完成所管理党组织和村(社区)巡察全覆盖。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更加坚定。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舆论引导和网络阵地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创新实施市委常委联系指导党建品牌制度,高标准推进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党群服务中心体系建设,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和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标,推动基层党组织全区域建强、全领域提升、全方面过硬。坚持好干部标准,出台激励担当作为系列文件,圆满完成县级党委、乡镇领导班子和村“两委”换届,干部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毫不松懈纠治“四风”,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利用名贵特产类特殊资源谋取私利、违规吃喝、违规发放津补贴等问题专项整治,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断提升作风建设治理效能。聚焦扶贫领域、民生领域及扫黑除恶,深入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持续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严肃查处一批违纪违法案件,扎实做好查办案件“后半篇文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综合功效不断提高,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

  五年来的发展波澜壮阔,五年来的成就振奋人心。这些成就来之不易,是党中央亲切关怀和自治区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历届市委班子扎实工作、接续奋斗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顽强拼搏、开拓奋进的结果,是各方各界关心支持、积极参与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中共桂林市第五届委员会,向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各界爱国人士,向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向中央、自治区驻桂林各单位,向驻桂林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人民警察和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所有关心支持桂林发展的海内外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走过的历程,我们深切体会到,做好桂林各项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及桂林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必须始终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始终坚持求真务实,把握市情,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走一条具有桂林特色的发展之路。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必须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为桂林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在肯定成绩和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对照坚持高质量发展和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要求,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偏小,发展速度偏慢,经济结构不够优,创新能力不够强,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进程相对滞后;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有不少短板弱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尚未得到很好解决;营商环境还有待改善,干事创业氛围需要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这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着力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奋斗目标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承前启后的历史交汇期,也是桂林可以大有作为、必须奋发有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市上下要胸怀“两个大局”,深刻领会、系统把握、一体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及桂林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担当实干,全力推动桂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及桂林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落实“四个新”总要求、四个方面重要工作要求,以及“三大定位”新使命、“五个扎实”新要求,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为统揽,推进“两大振兴”、营造“六大环境”,奋力谱写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的桂林新篇章。

  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总体目标: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培育国际一流服务品牌,按照国际一流标准,把桂林建设成为经济发达、城乡繁荣、社会文明、生态良好、城市宜居、人民幸福的世界级旅游城市。

  具体分三步走:

  ——到2025年,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初步形成具有全球吸引力的旅游产品体系,旅游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成为国际山水人文旅游首选目的地之一。

  ——到2030年,世界级旅游城市基本建成,城市国际化特征更加彰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旅游产业体系,旅游核心竞争力进入国际同类旅游城市第一方阵,成为国际高端休闲旅游首选目的地之一。

  ——到2035年,世界级旅游城市全面建成,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形成旅游发展的新理念、新模式和新业态,旅游核心竞争力走在国际同类旅游城市第一方阵前列,发挥引领作用。

  今后五年工作的主要目标:

  ——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经济增长高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综合实力明显提升,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形成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现重大突破,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深度融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和长江经济带。

  ——社会文明建设得到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巩固拓展,社会文明程度全面提升。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步。桂林山水原真性和完整性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经济加快发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探索、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取得重要成果。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保、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居民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长,人民生活品质明显提高。

  ——社会治理效能实现新提升。法治桂林建设深入推进、社会公平正义更加彰显,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明显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党的建设得到新加强。伟大建党精神得到弘扬传承,干事创业激励机制更加完善,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化推进有更多的制度性成果和更大的治理成效,形成正气充盈、政治清明的良好政治生态,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

  三、今后五年的主要工作

  (一)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提供强力支撑

  聚焦产业振兴和乡村振兴,强化创新驱动,推动旅游、城市、基础设施全面升级,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为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提供强力支撑。

  1.突出实体经济,推进产业振兴。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要以工业振兴为引领,推进产业全面振兴,到2025年,力争工业发展进入广西第一梯队。

  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全力扩总量。培育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实现培育一个龙头、带动一个产业;坚持全产业链发展思路,开展补链强链延链专项行动,培植“工业树”、繁茂“产业林”,提升冶金、水泥等传统产业,做强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生态食品等优势主导产业;优化“345”工业发展格局,不断提升产业园区能级,打造一批百亿元企业、千亿元园区、千亿元产业。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全力优质量。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引进和培育一批链主企业,形成上下游协同、大中小企业协作的发展格局,全面推进产业链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推动产业链迈上中高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全力赶超跨越。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前瞻布局生物工程、第三代半导体、智能制造、航空航天等产业,积极培育“蛙跳”产业,加快新兴产业集聚发展。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服务业品质提升工程,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大力发展研发设计、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会展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建设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打造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特色农业深度融合。加强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业供给,加快发展健康养生、居民与家庭等服务业,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大力发展服务业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积极发展夜间经济、在线办公、网络教育、平台经济、网络医疗等新兴服务业,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提档升级。

  全面推进数字赋能。实施大数据战略,建成高水平全光网络,建设全域感知智能终端,前瞻布局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型基础设施。推进产业数字化,实施产业“上云用数赋智”工程,加快自动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工厂建设,全面推进农业、工业、建筑业、服务业数字化。推进数字产业化,拓展人工智能、大数据、5G应用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场景,推动数据存储、开发、使用形成大产业,重点打造一批地理信息、北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产业集群。加快数字社会、数字政府、智慧交通等建设,全面提升桂林数字化水平,建成高水平广西数字经济示范区,争创国家级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

  2.突出创新能力建设,打造区域创新中心。实施科技强市行动,整合创新资源,优化创新生态,激发创新活力,加快建设区域创新中心。

  加速科技力量升级。实施研发投入专项提升行动,力争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桂酒”等产业,集中力量精准实施一批重大科技工程,到2025年,力争破解100项以上产业关键技术瓶颈,实现400项以上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实施创新功能区提升工程,重点推动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力争综合排名进入全国前50名。实施创新平台跃升行动,创建一批国家、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科创平台。支持荔浦、全州、平乐建设创新型县(市),打造“一县一业”科技推广应用先行先试示范区。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落实激励机制,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实施瞪羚企业培育计划、高新技术企业再倍增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力争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50家以上。实施“百企创新”工程,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设科技创新平台,组建创新联合体。提升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大学科技园等双创平台载体,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场景创新强、赛道领域新的优秀企业。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出台更加有力的激励政策,打造区域人才高地。继续实施“漓江学者”培养工程,发挥“海创基地”“人才飞地”平台作用,加大国内外人才培育与引进。发挥驻桂林高校、科研院所人才资源优势,持续推进“百名博士进百企”行动。聚焦重大战略和重点产业,加快领军人才、紧缺人才、高层次人才、技师型人才引进和培养,努力实现引进一个人才,带活一家企业,形成一个产业。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前端聚焦、中间协同、后端转化”体制机制,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大力推行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揭榜挂帅”制度,探索“定向研发、定向转化、定向服务”成果转化机制。完善科技治理体系,整合创新资源,推动重点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建立健全高校、科研机构、企业间创新资源自由有序流动机制,提升科技创新整体效能。

  3.突出“形、实、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乡村“形、实、魂”协同发展,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

  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加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支持力度,优先布局脱贫地区道路、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增强造血功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严格落实粮食生产安全党政同责,全面推行田长制,确保粮食安全。提升乡村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实施粮食与重要农产品产能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支持提升、乡村产业融合升级、农业安全生产保障、农业绿色发展引领示范、数字农业农村建设“六大工程”,重点培育一批超百亿元产业集群、特色优势区、农产品加工集聚区,打造一批“桂林系列”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农产品品牌,扩大农产品在全国的影响力,建设一批农业强镇强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积极培育精品星级农家乐、特色民宿,提升乡村旅游品质,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大力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持续开展乡村风貌提升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行动,建立村庄规划建设、农房风貌管控、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加强传统古村落保护利用,坚持不挖山、不填湖、不毁林,保持乡村风貌基本元素,彰显“一村一景一文化”传统村落韵味。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推进水电路气房讯等公共基础设施向村覆盖、向户延伸,重点改善通自然村道路、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推进农村厕所垃圾污水治理,提升乡村宜居水平。高标准建设“大美漓江”“红色湘江”等一批各具特色的精品田园综合体,打造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田园社区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新引擎。

  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发挥农村党组织作用,加快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平安乡村建设,推进法治乡村、数字乡村建设,健全村规民约,争创一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县、示范镇村。大力倡导移风易俗,保护和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升乡村文明水平。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实施县域经济发展分类培育工程,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重点推进“特色立县、工业强县、农业稳县、服务业兴县、城乡融合惠县、生态美县”六大行动,每个县(市、区)重点打造1—2个特色产业集群,实施一批重大支撑项目,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形成“一县一业”差异化发展格局。到2025年,县(市、区)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财政保障能力稳步提升,地区生产总值超200亿元县(市、区)达7个以上,力争1—2个县(市、区)进入广西十强县、西部百强县(市)行列。

  4.突出格调品位,全面提升旅游全球竞争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桂林山水甲天下,这里天生丽质,格调很高、品位很高。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锻长板、补短板,进一步提升格调品位,提升旅游全球竞争力。

  发展高品质旅游新业态。适应消费升级变化,针对年轻群体消费需求,大力发展医美、时尚、电竞、休闲度假等新产业、新业态。与国内外知名医美机构合作,加快发展医美产业,打造世界医美中心。引进一批国内外时尚品牌,组建设计学院,打造时尚设计之都。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大力发展电竞产业,打造国际电竞城。适应度假时代、旅居时代新趋势,大力发展休闲、度假、养生产业,做旅居时代的引领者。着力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会展和跨国公司年会,大力发展会议展览、会奖旅游,打造国际会奖旅游城市。加快旅游数字化转型,全方位打造旅游数字新场景,全链条培育旅游数字新业态,全数据赋能旅游治理和服务新模式。积极培育“旅游+”系列产品,加速推动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一批十亿元企业、百亿元产业。

  建设高标准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力度,加快现有景区、度假区升级改造,丰富文化内涵,提升管理服务水平,推动传统景区焕发新活力,推进5A级景区创建。突出大休闲、小康养、微度假,打造一批“望山见绿透水,看不够,玩不透,住不够”的度假区,推动漓江流域精华区建成世界一流的旅游休闲度假区、桂林城市核心区建成世界一流的宜游宜居城市景区。实施一批百亿元级重大项目、一批引领性重大工程,建设一批主题乐园、大型特色演艺项目,加快打造一批千万流量级景区。

  培育高效益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用活用好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引进建设一批商贸消费综合体,引进更多国际国内品牌旗舰店、体验店、免税店,吸引城市人流、物流、商流、货币流、资本流,形成世界知名品牌的汇集地。完善消费设施网络,加快培育高品位旅游休闲街区和大型消费商圈,打造“桂林美食”“桂林有戏”“桂林有礼”“旅居桂林”“医养桂林”“休闲桂林”等品牌,丰富消费供给,拓展高端消费市场,培育与世界级旅游城市相匹配的消费中心。加快建成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环绕两江四湖·象山景区、新环城水系,打造一批特色酒店、文化消费、互动体验、夜间消费聚集区,构建独具桂林特色的城市旅游休闲体系。

  营造高质量世界级旅游环境。坚持以游客为中心,对标国际一流,营造良好旅游环境。推动桂林两江国际机场口岸53国72小时过境免签外国人停留期限延长至144小时、东盟十国旅游团144小时入境免签停留期限延长至30天。升级“一键游桂林”旅游服务平台,完善旅游服务体系,提升智慧化水平。优化旅游景点景区交通服务保障,构建便捷的城市旅游交通网络体系;健全“综合服务中心—服务点”两级旅游咨询服务网络。建立健全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旅游服务标准体系,打造语言无障碍国际化城市。搭建志愿型“微平台”参与体系,鼓励市民参与旅游服务。推进旅游综合监管、智慧监管和信用监管,营造更加安全规范有序的旅游市场,确保游客满意度位居全国前列。

  提升旅游影响力辐射力。加强与专业营销机构合作,充分利用中外主流媒体、网络媒体等载体,积极依托“两会一节”等国际展会、节事、论坛平台,全方位、立体化宣传展示桂林旅游形象。全面策划和导入国际化IP,引进国际性主题特色活动,提升桂林旅游综合影响力。深化对外交流与区域合作,巩固日韩、东南亚,拓展欧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深耕粤港澳大湾区、湘贵川云,开拓长三角、京津冀、东北等区域市场,不断扩大桂林旅游“朋友圈”。

  5.突出营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良好环境,打造最宜居城市。坚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城景一体、城乡共荣、主客共享的现代化旅游城市新空间,打造最宜居城市。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坚守生态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红线”,高水平编制实施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不断优化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布局。科学划定城市功能区,构建功能完善、城景和谐的城市空间,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统筹新老城区之间、中心城区与县域之间规划布局,优化城区行政区划,推动形成城乡一体、功能互补、区域联动、产业协同的发展格局。中心城区坚持组团布局,严格限高、退距、增绿,塑造显山露水、城景交融的山水城市风貌。新区突出完善配套、集聚人气、产城融合,打造全国一流的现代产城融合示范样板。老城重点疏解人口、丰富内涵、提升品质,打造历史文化与时尚潮流先导之城。

  打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打造宜业环境,构筑45分钟通勤圈。加快发展产业,创造更多就业创业机会,落实各类就业创业优惠政策,搭建高水平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创造有利于青年居住生活、工作学习、就业创业的环境,吸引更多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来桂留桂,打造体制机制灵活、创新活力涌动、人才精英荟萃的青年友好型城市。打造宜居环境,构筑15分钟生活圈。持续推进国家“城市双修”试点、自治区级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建设韧性城市、公园城市,到2025年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平方米,实现公园绿地10分钟服务圈全覆盖。发展旅居型地产,推动教育、医疗、公交等公共服务产品普惠化供给,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智慧化管理水平,建设出行便捷、功能完善、生态良好、办事高效、服务优质、文明友好的城市。打造宜乐环境,构筑15分钟休闲圈。建设完善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等设施,丰富健康消费品和服务供给;建设一批休闲主题街区、主题公园,做大做强现有休闲项目,建设优雅时尚、浪漫动感、康泰乐祥的个性化城市。打造宜游环境,构筑15分钟旅游圈。突出“微旅游、慢生活”主题,优化城旅一体的景观体系、美好生活的体验空间,规划和设计“建筑可阅读”旅游线路,赋能城市系统更新,嵌入城市休闲、街区休憩等旅游功能,形成“街区+”“楼宇+”等城市微旅行产品体系,建设可阅读、可漫步、有温度的城市,努力创造让世人刮目相看的崭新桂林!

  建设魅力桂林城镇群。加快荔浦、全州副中心城市建设,推动全州、阳朔撤县设市,加快把灵川建成桂林北新城,推进灌阳、龙胜、资源、恭城等民族生态文化特色县建设,打造荔浦、全州、兴安、永福、平乐等重点工业物流特色县(市)。深入实施大县城战略,推进县城新区建设。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建设,实现全市示范乡镇全覆盖,建设功能完备、宜居宜业、环境友好、文化繁荣、治理现代的高质量桂北城镇群。

  6.突出枢纽功能,构建以交通为重点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按照适当超前的原则,重点推进“两新一重”“五网”建设项目,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助力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

  加快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加快形成沟通世界的交通网络,加强桂林两江国际机场枢纽功能,加密国际和港澳台地区的直飞航线航班,积极发展航空物流、通用航空,打造世界一流的旅游航空港,实现3小时左右飞抵亚洲重要客源城市。织密通达国内主要城市的快速交通网络,完成衡柳铁路提速扩能改造等项目,加快启动南衡、怀桂高铁等项目,谋划桂林—郴州—赣州红色高铁和桂林—贺州—肇庆货运铁路等项目,打造“米字型”高铁枢纽;加密至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和西南地区等主要客源地的始发列车,成为高效畅通的全国性综合交通城市,实现3—5小时通达国内主要旅游客源地城市。构建联结周边城市的立体化交通体系,推进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建设,打造集航空、高铁、云轨、公交于一体的零换乘中心,吸引周边城市更多居民游客到桂林乘机、旅游,实现1—2小时通达周边城市。打造内部有机衔接的多层次综合交通,完善高速路网,建成灌阳至平乐等高速公路项目,全面实现县县通高速;持续推进国省干线提质保畅、“四好农村路”建设,打通旅游景区、乡村旅游区交通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实现1小时左右从市区通达各县(市、区)。加快平乐港及桂江高等级航道、洛清江复航工程建设,全力推动湘桂运河建设。创建交通强区试点城市。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桂林市第二水源、桂林新区湖塘水系中期补水等重点工程,加快推进长塘水库等一批新建大中型水库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漓江补水提升工程,构建水安全保障新格局。加强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农村供水保障、山洪灾害防治、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健全水库运行管护长效机制,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建成一批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样板县。

  强化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压煤、增气、优电、纳新,不断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推进全市城乡用电“一张网”,加快绿色智能电网建设,提高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覆盖率。落实“气化广西”工程,加快天然气管网建设,力争实现县县通天然气。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稳步打造桂北“风光储”一体化基地,推进太阳能开发利用,适度发展水电、清洁煤电,提高清洁能源保障水平。

  (二)全力保护好漓江、保护好桂林山水,为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营造良好生态环境

  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保护好漓江、保护好桂林山水”的殷切嘱托,把生态保护放在第一位,保持山水生态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桂林。

  全力保护漓江、保护桂林山水。巩固拓展漓江“三统”改革成果,持续打好“四治”组合拳,全流域保护漓江、全覆盖治理漓江、全方位提升漓江,全力将漓江打造成为国内江河综合治理典范和世界级生态环境保护样板。全面构建史上最严的管控体系,持续完善“行政执法、司法联动、纪检监察、法规管控”法治保护体系,对违规采石、“四乱一脏”等行为“零容忍”,牢牢守住漓江生态保护红线。全面实施全流域水体治理,加强漓江水生态工程建设,让漓江永葆清澈、碧水长流。全面实施山林保护修复,深入开展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及山体、岸线、洲岛生态修复,打造漓江百里生态长廊。全面实施品牌提升利用,加快建造高端特色游船,实施旅游资源整合及票制票价改革,打造沿岸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带。全面建立完善直接惠及群众的生态补偿机制,推动跨省上下游横向补偿,解决沿岸群众后顾之忧,激发保护生态内生动力。全面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漓江管理机构及队伍建设,提高漓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加快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推动可持续发展创新国际合作。

  持续提升环境质量。完善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一批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国家森林城市。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加强重点领域污染综合治理;推进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规范化建设,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积极推广工业园区、乡镇、村庄污水处理公司化运行模式;全面开展土壤生态环境保护与重金属污染防治,提高生活垃圾处理率。抓好中央和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提升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坚持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发展壮大绿色产业,创建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加快花卉苗木、林下经济、森林生态旅游发展,培育生态经济新的增长点。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推动“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大力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完善绿色生产和消费政策,推进低碳城市建设,营造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新时尚。

  (三)全力用好用活红色资源,为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营造良好人文环境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用活红色资源”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扬湘江战役精神,让红色基因在美丽山水间永续传承。

  加强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坚持保护利用、研究发掘、价值提升、传承弘扬一体推进,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红色文化品牌。高标准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规划建设,加快“三园三馆”整合提升,推动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加强长征湘江战役文物和纪念设施保护修缮,持续开展史料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深化与长征沿线城市的交流合作,打造全国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大力弘扬湘江战役精神,深入开展“勇于胜利、勇于突破、勇于牺牲”理想信念教育,凝聚强大精神力量。加强历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传承,推进抗战文化等遗存遗址保护,积极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

  全面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新时代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常态化,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工程,弘扬时代新风。加强诚信建设,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营造和谐友善的社会氛围。

  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加快公共文化数字化发展,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积极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加快完善文化产业规划,加强政策支持和市场体系建设,培育一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加强文化业态创新,提升特色文创产品供给水平,加快桂林山水画产业化,发展壮大动漫游戏、出版发行、影视拍摄、文博非遗、数字创意等产业,繁荣文化演艺产业,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提升文化竞争力。

  (四)坚持共建共享,为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营造和谐社会环境

  始终铭记让人民生活幸福就是“国之大者”,全面抓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加快补齐民生领域短板,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健全工资稳定增长机制,合理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和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合理提高劳动报酬及其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鼓励中小微企业发展,拓宽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渠道,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加大公共财政支出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健全改善城乡低收入群体生活的政策体系和长效机制,保障不同群体发展机会公平。推动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不断缩小收入差距。

  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坚持创业带动就业,支持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鼓励开发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等人员就业。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坚持“五育并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普通高中多样特色发展,构建高质量的现代化教育发展体系。扎实做好“双减”工作,实现有需要的学生校内课后教育服务全覆盖,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加快桂林高校集聚区建设,推动桂林师专升本、桂林医学院和桂林旅游学院升级为大学,支持驻桂林高校建设一流学科。深化普职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职业院校上规模提质量。

  全面推进健康桂林建设。持续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健全联防联控机制和疫情救治机制,强化定点救治医院等基础建设,筑牢疫情防控坚固防线。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发展,建设国家医疗区域中心,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加强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推进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发展。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拓宽社会保险覆盖面,完善全面医疗保障制度。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生育政策形势变化,大力发展普惠托育、现代养老、健康支撑等服务体系。完善多元化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体系,健全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机制。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

  (五)持续深化改革开放,为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关键一招,着眼高质量发展需求,不断激发改革发展内生动力活力。

  加快打造一流政务服务环境。推动电子证照扩大应用,创新政务服务“一码通办”,实现更多政务服务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大力推行“不见面”办事,进一步拓展“互联网+政务服务”,提供“24小时不打烊”在线政务服务,打造桂林政务服务品牌。围绕保障改善民生,推动更多服务事项“跨省通办”“全程网办”“异地代收代办”,推出一批便民利民“微改革”,打造简易快捷、便民公开的政务服务新模式。继续推进“一业一证”改革试点,加快行业准营进程。整合非紧急类政务服务热线,力争做到“一号响应”,确保群众诉求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坚持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推动改革与发展深度高效联动。健全完善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工作推进机制,积极推动国家和自治区层面建立相应推进机制,强化规划、项目、政策统筹实施。健全完善产业振兴工作机制,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推进国资监管体制改革;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政银企合作机制,加快推进绿色金融和直接融资改革创新。推进乡村振兴改革集成,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经营权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稳妥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持续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持续深化林业、供销、水利改革,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加快打造双循环区域节点城市。积极参与国内大循环,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重大战略,全面融入“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格局,重点打造北联主阵地,高水平建设湘桂经济走廊,全力打造东融新高地、湾区“后花园”,形成更高水平的开放经济体系。加快建设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打造区域性生产、物流、服务、消费、分配、卫生健康、科教中心,提升城市集聚力、辐射力、影响力。

  (六)全力推进民主法治建设,为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快建设法治桂林,让人民群众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积极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加强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领域地方立法,创新完善监督方式方法,不断增强监督实效,强化代表建议督办,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大力支持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独特优势,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主义组织协商,发挥好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进一步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主题,广泛凝聚共识,广聚天下英才,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民族工作创新发展。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协作,强化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做好宗教、民营经济、党外知识分子、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港澳台海外统战等工作。坚持党管武装原则,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巩固军政军民团结,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

  全面推进法治桂林建设。贯彻落实法治中国、法治社会、法治政府建设的部署要求,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市的制度机制,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建设法治政府,加快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深化法治领域改革,扎实推进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全面提升执法司法公信力。加大全民普法力度,深入开展“八五”普法,推动法治观念深入人心,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创新和完善社会治理。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深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向基层放权赋能,强化各级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创建“网格化+智能化”社会治理新模式。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作用,畅通和规范市场主体、新社会阶层、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

  (七)建设高水平平安桂林,为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营造良好安全环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高水平平安桂林,不断巩固发展团结、稳定、安宁的大好局面。

  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深入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全面贯彻《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安全工作条例》,严格落实党委(党组)国家安全责任制。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深入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筑牢维护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立健全风险研判、决策风险评估、风险防控协同机制,不断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水平。

  切实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食品药品安全治理和食品监管能力建设,打造广西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和应急物资保障能力,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维护社会稳定安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推进信访积案专项治理,打造矛盾风险预测、防范、处置、引导的全周期链条。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进“一村一辅警”工作,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开展重大涉稳问题化解攻坚,持续推进“雪亮工程”“天网工程”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全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四、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永远在路上的韧劲,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持续营造正气充盈、政治清明的良好政治生态。

  (一)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及桂林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当前首要政治任务和长期战略任务,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持续深化政治巡察,高质量完成六届市委巡察全覆盖任务,加强巡视巡察整改和成果运用,确保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各项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位。

  (二)旗帜鲜明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体系,抓好意识形态专项巡察、专项督查和述职评议等工作,形成各级党组织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持续强化理论武装,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健全完善舆情引导处置机制。加强互联网舆情管控,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做大做强新型主流媒体,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三)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突出实干实绩导向,大力选拔重用实干担当的猛将、闯将、干将,建设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加强干部监督管理,健全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和保护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评价、管理、激励机制,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四)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全面加强各级党组织建设,持续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深入开展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深入实施“整乡推进、整县提升”示范县乡创建工程,实现县乡村基层党建达标率100%、自然村屯党组织达标率100%,以组织振兴引领服务乡村振兴。强化市、区、街道、社区党组织四级联动,构建区域统筹、条块协作、上下联动的城市党建新格局。加强机关、国企、学校、公立医院等行业党的建设,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有效覆盖。严格发展党员标准,提高发展党员质量,加强党员教育培训,永葆党员队伍生机活力。

  (五)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坚持不懈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深化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督促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加强对各项惠民富民、促进共同富裕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惩处放纵包庇黑恶势力甚至充当“保护伞”的党员干部。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推动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贯通协同,不断拓展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全覆盖有效性。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抓好领导干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具体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积极开展容错纠错和澄清正名,严查诬告陷害行为,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定不移深化反腐败斗争,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坚持系统施治、标本兼治,做深做细查办案件“后半篇文章”,筑牢拒腐防变思想堤坝,不断取得更多制度性成果和更大治理成效。

  同志们,“十三五”成就鼓舞人心,“十四五”蓝图催人奋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凝心聚力、担当实干,以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更加昂扬的斗争精神、更加饱满的奋斗激情,牢记重托,感恩奋进,全力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为奋力谱写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的桂林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拓宽瑶乡路,油茶香出山
市领导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市纪委监委机关第一党支部组织生活会
清廉桂林
清廉桂林 微信
清廉桂林 官方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