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廉播 > 正文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当好守护桂林山水的“二郎神” 呵护好大自然赐予中华民族的宝地

作者:陈娟
来源:桂林日报
摘要:2022年元旦,一群游客登上“骏达之梦”五星级游轮,从桂林磨盘山码头乘船顺流而下,开启新年游。

▲游船在秀美的漓江中航行。桂林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为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营造良好生态环境。 通讯员林文洪 摄

  2022年元旦,一群游客登上“骏达之梦”五星级游轮,从桂林磨盘山码头乘船顺流而下,开启新年游。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还有两岸摇曳的凤尾竹,百里漓江,步步皆美,游客们不禁感叹:桂林山水甲天下!

  “全中国、全世界就这么个宝贝,千万不要破坏。”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桂林视察时,就曾引用古人诗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赞叹桂林山水甲天下,并深情嘱托:“这是大自然赐予中华民族的一块宝地,一定要保护好,这是第一位的。”

  桂林市委、市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当好守护桂林山水的“二郎神”,突出把生态保护放在第一位,通过落实最严制度最严法治、持续深入推进漓江“四治”工程、开展“四乱一脏”综合整治行动、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等一系列强有力举措,持续改善桂林生态环境,呵护好这块大自然赐予中华民族的宝地,为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营造良好生态环境。

  落实最严制度最严法治保护绿水青山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2021年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提出,要着力打造世界级山水旅游名城,落实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机制,守护世界最美漓江,优化城旅一体的景观体系,做到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城景交融。

▲我市原有黑臭水体经过治污后,已全部消除黑臭。图为经过整治的小东江清澈见底。 (资料图片)▲桂林市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图为在临桂区四塘镇王家村,成群的鹭鸟来此筑巢繁衍,成为乡间的一道风景。   (资料图片)▲桂林市两江四湖二期工程是一项涵盖生态环境治理、城市景观改造、旅游业态开发、文化内涵挖掘的系统工程,沿线环境改造提升凸显成效,水清天碧,大片盛开的格桑花引来市民到此观赏、游览、休闲。 通讯员王战飞 摄

  在桂林,“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早已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和行动。

  我市聚焦党委政府这个核心要害,突出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瞄准责任落实这个关键环节,严格执行《桂林市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制管理办法(暂行)》《桂林市党政领导干部环境保护过错问责暂行办法(草案)》《桂林市环境保护责任制考核办法》等一系列配套文件,明确各级党委、政府和市直单位110项环保职责,构建“统责、分责、考责、追责”的环保工作长效机制。

  我市还实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建立保证金和奖励金制度,使环保压力层层传递,责任层层落实,推动环保工作取得实效,17个县(市、区)环保目标责任制考核成绩逐年提高,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我市生态环保立法也在蹄疾步稳地推进。《桂林市销售燃放烟花爆竹管理条例》《桂林市机动车船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条例》《桂林市漓江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等一批生态环境保护地方法规出台落地,有效填补了我市生态文明法制建设空白,依法依规保护生态环境取得实效。

  随着党政同责的深化、一系列法规的实施,我市以政府为主导、环保部门统一监管、各部门各司其职、企业守法经营、公众积极参与的大环保格局形成。

  打好“四治”组合拳 守护世界最美漓江

  守护世界最美漓江,市委、市政府始终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漓江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把保护漓江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头号工程”,持续推动实施“治乱、治水、治山、治本”“四治”工程,漓江生态保护取得历史性成就,得到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高度肯定和赞许。特别是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漓江时给予高度评价,指出“这些年来,你们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做得很好”。

  保护漓江,改革“治本”。我市深化体制改革,成立漓江风景名胜区党工委和管委会,构建“市、县区、乡镇、村居委”四级网格管理机构和综合执法体系,变“九龙治水”为“统一领导”;强化法制保障,推动出台广西第一部地方综合性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广西壮族自治区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颁布《桂林市漓江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综合执法工作的意见》《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破坏生态资源和景观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等一系列规章,漓江保护工作走上法治轨道。

  “治本”的同时,我市重拳“治乱”,落实最严格的执法管控措施,破除“四乱一脏”(乱建、乱挖、乱养、乱经营,环境卫生脏)历史顽疾;强力“治水”,通过大力实施“净水、补水、壅水、引水”工程,全面提升漓江水质、全力确保漓江水量;系统“治山”,实施桂林漓江生态保护和修复提升工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去年,桂林喀斯特生态修复项目三期全面完工,生态修复面积5.7万平方米。

  2021年开始,我市还全面实施高压严管保护制度,积极构建“行政执法、司法联动、纪检监察、法规管控”法治保护体系,漓江风景名胜区所有开发建设活动实行市委、市政府审批。

  2021年5月,桂林还与自治区法检两院、生态环境厅共同签署《建立漓江流域生态环境司法保障服务联动机制框架协议》,进一步加强漓江流域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为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力保障。

  此外,我市在保护漓江上,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紧紧围绕“提升效应”,把“绿水青山”的“颜值”有效转化为“金山银山”的“价值”,彰显“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旅游产业升级向好、民生福祉稳中向好、品牌效应不断向好”的漓江利用观。

  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市在探索建立漓江生态补偿机制、推进沿岸村庄综合治理、深化文化康养旅游产业融合等方面下足功夫,统筹兼顾县区和沿岸百姓等各方利益。以漓江百里生态旅游示范带为引领,辐射带动了全市旅游业的发展,为广大老百姓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让群众吃上了“旅游饭”,并带动了农村农家乐、民宿、水果种植业蓬勃发展,老百姓的收入水平不断提升,形成了“全景旅游、全业融合、全时体验、全民共享”的民生发展新局面。

  全流域保护漓江、全覆盖整治漓江、全方位提升漓江。如今的桂林,实现了漓江生态环境、绿色产业、民生福祉的协调发展和全面共赢,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漓江生态保护建设可持续发展道路。桂林山水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活力,“绿水青山”真正成为了“金山银山”。

  剑指环境问题 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近年来,“桂林蓝”一年比一年多,呼吸的空气一年比一年清新。老百姓对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感受也一年比一年增强。这得益于我市剑指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明确方案,攻城拔寨,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展开。

  向着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目标,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向着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目标,深入实施碧水保卫战;向着吃得放心、住得安心的目标,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我市拿出啃硬骨头的拼劲、久久为功的韧劲、抓铁有痕的狠劲,采取有效政策措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交出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合格答卷。

  我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以“巩固成果、补齐短板、强化弱项”为总思路,以“攻坚工作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节点化、节点责任化”为总要求,进一步明确各县(市、区)、各部门工作职责,完善问题清单,强化措施科学治污、精准治污,强化监督、压实责任,健全应急响应机制,持续开展春季攻坚、生态环境问题专项巡查月、空气质量攻坚等专项行动,协同推进空气质量改善。

  2021年,我市优良天数344天,优良率94.2%;PM10平均浓度45μg/,PM2.5平均浓度29μg/,同比均有进步。桂林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群众蓝天幸福感明显增强。

  长期以来,桂林市地表水水质达标率和集中式饮用水源达标率均达到100%,漓江干流国控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国家考核要求。在生态环境部公布的2021年1—10月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全国地级以上城市水环境质量状况排名中,桂林市排名第三。

  经过近几年持续整治,我市原有道光河、灵剑溪、南溪河3条黑臭水体已全部消除黑臭,还成功争取到国家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4亿元资金支持。为巩固整治成效,2021年我市对各单位巩固黑臭水体任务进行了分工,将黑臭水体长效管理工作纳入绩效考核管理。生态环境部门定期对黑臭水体开展监测,及时掌握水质变化,确保不返黑返臭。

  此外,我市进一步健全河长制监督考核机制,构建河湖监管新常态,促进河湖水质长治久清。2021年,全市2707名河长累计巡河10.2023万人次,巡河完成率100%,实现“四乱”问题动态清零。

  “净土”方面,我市印发了桂林市2021年度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开展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工作,并持续推进土壤污染防治项目实施,加强涉土壤生态环境执法。2021年,我市对未按规定完成土壤污染风险评估就开工建设的桂林齿轮厂进行立案处罚,处罚金额129715元。这是《土壤污染防治法》实施后,我市针对建设用地违法开工事项开出的首张罚单,有力震慑了相关的违法行为。

  同时,我市持续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2021年,我市6个县(区)共获得中央及自治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3554万元,完成2020年中央及自治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建设;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的监督管理,目前我市列入绩效考核的1026套处理设施全部正常运行。

  治污取得成效的同时,我市大力推进环境治理与“互联网+大数据”相融合,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完成了空气质量网格化预警预报系统、水源地水质预警监测系统、数字环保综合管理平台、机动车环保检验系统、城市变电站辐射自动监测系统等一批信息化项目建设,形成覆盖17个县(市、区)、51个热点网格区、19条河(湖)、13个饮用水水源地、224家企业的“空天地”一体化监控体系,实现对全市主要生态要素和污染源全天候、全方位的监测预警、分析研判和引导管控,环境治理迈入“云智慧”时代,精准治污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更蓝的天、更绿的山、更清的水,让桂林人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桂林全市上下也将牢记嘱托,继续呵护好这块大自然赐予中华民族的宝地。

平乐:开展“阳光村务”业务培训 打通村务监督“最后一米”
灌阳县:办实事解民忧 提高信访服务质量——获全国信访“三无县”称号
清廉桂林
清廉桂林 微信
清廉桂林 官方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