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廉播 > 正文

中国纪检监察报丨大数据赋能规范权力运行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摘要: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强调,以大数据信息化赋能正风反腐。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纪委监委“线上筛查+线下核验”比对公车信息,靶向纠治公车私用、私车公养等问题,依托大数据信息化赋能正风反腐。图为该区纪检监察干部依托大数据平台对公车使用情况开展监督检查。马婧 摄

  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纪委监委持续拓宽畅通信访举报渠道,严查快处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图为该县纪检监察干部向群众讲解如何使用“码上举报”反映问题。李群 摄

  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强调,以大数据信息化赋能正风反腐。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纪检监察机关如何深化大数据信息化技术应用,变革监督方式,提升监督能力,确保权力在正确的轨道上运?我们采访了三位地方纪委监委主要负责同志。

       本期嘉宾

  王列强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

  杨智华湖南省怀化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

  黄伟重庆市奉节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监委主任

  以“数据流”规范“业务流”,让权力运行有迹可循、全程数控

  记者:以大数据信息化赋能正风反腐,必须不断打通数据壁垒、夯实数据底座。为此,你们进行了哪些积极探索?

  王列强:我们把数字纪检监察体系建设融入数字桂林建设大局,从破解“信息孤岛”入手,持续推进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平台建设、工程建设领域监督平台建设,整合运用公务用车管理、医保基金智能监控等职能部门信息化监督平台,打造全要素覆盖、全流程贯通、全领域标准、全系统共享的数据集群,将核心业务数字化和行权事项线上运行,以“数据流”规范“业务流”,不断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同时,紧盯“人权、财权、事权”,积极探索数字技术深度融入纪检监察业务新模式,内部整合、外部衔接,联动打通数据采集渠道,建立数字资源智能化“总账本”,着力提升监督精准度和穿透力。比如,在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过程中,我们将“校园餐”、养老、惠民惠农补贴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纳入大数据监督内容,制定重点领域数据收集清单,推动教育、民政、农业农村、医保等部门精准归集数据。组建工作专班,对数据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分类归口入项,搭建“数据采集+清洗入库+分类归口+使用审批”流程链条,打破数据壁垒,实现职能部门数据共享。建立数据模型,通过数据碰撞比对,有效抓取权力运行异常行为,为持续深化推进集中整治提供有力保障。

  杨智华:怀化是构建运用大数据防治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机制改革省级试点市,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怀化市委统筹抓总、制定方案,市纪委监委精准发力、协调推进,紧盯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藏得深”“裹得严”的特性,持续推动大数据信息化在纪检监察业务中的实践运用,让监督执纪执法更精准高效。针对监督数据“碎片化”“孤岛化”问题,我们将改革试点融入数字怀化建设规划,建立“党委领导、纪委推动、部门主责、市县联动”数据汇聚机制,从“建库”破题,聚焦人、事、财、物等关键要素,全面优化大数据监督预警平台数据底座,打造市县贯通的数据仓库,实现行权数据贯通、共享。同时,建立部门贯通协作机制,搭建公职人员及亲属信息线上采集更新管理系统,相关信息线上一键调取。数据聚起来,更要用得顺、管得严。我们协调推动省级信息查询平台向13个县(市、区)纪委监委开放,实现相关事项全流程线上办理,并与卫健、不动产登记等部门建立线上协查机制,告别“多头跑、反复查”。此外,完善操作规范,实行严格权限审批,确保每次操作可追溯,筑牢数据安全防线,为防治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提供坚实数字支撑。

  黄伟:近年来,奉节抓住数字重庆建设机遇,系统谋划数智监督改革,打造全量数据底座,构建线上交互体系,创新结果运用方式,推动大数据监督聚变效应转化为治理效能。此前,我们通过深入分析研究日常监督检查和审查调查发现的问题,发现惠民惠农资金领域呈现部门监管分散、专责监督滞后、整改治理弱化等特点,为此,以承接重庆市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应用试点为契机,开发惠民惠农补贴资金监督、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等“小切口”监督应用。建立完善数据归集管理机制,督促推动民政、卫健、农业农村等部门,针对惠民惠农资金政策量大面广、条块分割、难以实现集中监管的问题,开放数据库。特别是依托数字重庆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采取惠民惠农资金行权数据常态化备案、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平台接口推送等方式,打通数据壁垒,将相关政策、数据编目归集到“小切口”监督应用,系统搭建个人直补、机构补贴、人口主题、监察对象等6个主题数据库,实现对惠民惠农资金全覆盖监督管理,让权力运行有迹可循、全程数控。为避免数据“沉睡空转”,我们对146项惠民惠农政策的享受条件和限制条款进行梳理,综合运用数据叠加、数据碰撞、行权痕迹分析等方法,构建精准风险识别模型,推动监督关口前移,实现从“事后追究”向“事前预警、事中干预”转变,确保公权力规范运行。

  以“算力”补“人力”,提升监督的穿透力、预警的精准度、纠治的及时性

  记者:有了海量的数据作为基础,如何加强对数据的统筹调度、实践应用,持续推进行权数字化,主动、迅速、精准地发现问题,提升监督质效?

  王列强:深化大数据信息化实践应用,把一个个看起来关联性不强的人、事、物信息碎片串联起来,从而精准发现传统监督手段难以发现的问题,建模是关键。我们坚持“查办一个案件、分析一类案件、完善一组模型”,从类案分析中把握相关业务流程和行业规则,依托大数据监督平台创建19个民生领域预警类模型,对价格异常、采购量异常、资金转账异常、领取补贴异常等风险,分类向相关责任主体预警;打造查询类模型,聚焦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工程项目建设领域,创建连续中标周期异常、工程参与方关系异常等12类47项查询类模型,与自治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等系统进行对接,实现信息一键查询。借助数据模型比对海量数据,抓取疑点信息,把异常问题信息和监督需求衔接起来,追踪“资金流”,分析“权力网”,排查“关系圈”,对潜在廉政风险形成问题分析报告提前干预,斩断由风及腐链条;变“人工跑腿核查梳理”为“数据跑腿线上分析”,用大数据穿透性追踪核查,穿透资金流识别“暂存账户”,打破关联交易背后的“隔离墙”,揭开利益勾连“隐身衣”,提升办案质效;聚焦教育、医疗、养老、殡葬等领域群众关切问题,启动“预警问题—分类派发—跟踪督办—对单销号”快核快办机制,及时回应群众关切。

  杨智华:我们探索建立多元化的大数据监督模型,对海量的、复杂的数据进行分析比对,以“算力”补“人力”,提升监督精准度。一方面,搭建数据模型,提升监督穿透力。着眼全员建模目标,按照“一地建设、全市共享”模式建模,以“数据建模、案件建模、问题建模”思路,结合日常监督重点,梳理政策规定、典型案件监管漏洞、制度短板,构建乡村振兴、校园餐、殡葬、住建等重点领域监督模型246个,精准发现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另一方面,运用数据分析增强办案突破力。结合腐败手段呈现隐形变异、翻新升级的特征,创新技术保障与监督审调联动办案、不见面初核模式,推进完善线上协查机制,借助数据分析系统强化数据穿透、碰撞比对、深度分析,不断提高案件突破、固定证据的能力。

  黄伟:从数据海洋中筛选出异类,比对模型就是那把筛子。我们将监督比对规则模型化、数字化,聚焦“微腐败”高发频发领域,系统梳理惠民惠农项目资金申请、审核、发放全流程风险点,通过数据碰撞和模型预警,使监督变为“精准捕捉”。对监测比对发现的问题,按照问题线索、交办整改进行分类管理,问题线索按程序进行线下处置,涉及需交办整改的事项,以履职派单的方式推送到县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141”基层智治平台,实行任务事项进平台、工作业务上跑道、问题整改到基层,实现专责监督与属事、属地监督贯通,持续提升问题查处、整改和治理的综合效能。针对惠民惠农政策资金监管过程中部门协同不到位、信息共享不及时、政策与享受对象匹配不精准等问题,推动建立行业部门线上联动监管机制,为主管部门开放监督应用平台权限,使其在预审、核查等关键环节能实时调取各部门数据,形成跨部门、一体化的联动监管格局。

  用“数智技术”强化“制度刚性”,推动监督更好融入治理、促进治理

  记者:如何通过深化大数据信息化技术应用,推动监督更好融入治理、促进治理?

  王列强:大数据具有全程留痕、清晰透明可追溯的特点,不仅能提供问题线索,也能通过回溯高频预警数据查找监管漏洞、推动系统治理,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我们坚持以“数”促改促治,针对案件暴露的问题,线上以数字化锁定负面清单,进行预警处置,线下综合运用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工作提示函等方式,督促涉案单位及主管部门落实以案促改促治责任,对照负面清单自查自纠,推动行权数字化流程再造。比如,运用大数据模型对金融、国企、能源、医疗等重点领域进行政治生态分析研判,从责任落实、日常监管、制度执行、队伍建设等方面查找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压实对重点领域、关键岗位的监督管理责任,不断压缩权力寻租空间;聚焦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等突出问题,联合农业农村、城管等部门,通过数据赋能全链条跟踪资金的分配、拨付、使用情况,以及排污口整治等生态环保领域工程项目立项、评估、决策、设计、施工、验收、投入使用各环节,用“数智技术”强化“制度刚性”。

  杨智华:我们注重从大数据预警问题查找制度机制原因,通过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提示提醒函,督促推动职能部门补齐短板、规范管理。对监督模型产生的预警信息,建立“预警—筛查—分办—处置—督办—反馈”工作闭环,实行分级分类管理,涉及党员干部问题线索的移交纪委监委查处,涉及行业问题的移交职能部门整改,实现监督与监管协同发力。坚持监督关口前移,把监督模型规则嵌入职能部门业务系统并自动预警,实现行权监督同步,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错误。比如,我们承接全省住建领域大数据建模试点,通过数据比对,及时发出“公积金提取业务完成后即撤销房屋交易网签”的风险预警,推动市公积金中心与市住建局建立住房公积金提取监督与网签备案联合审查机制,补齐制度短板。

  黄伟:我们坚持将大数据信息化手段与监督、办案、整改、治理深度融合,构建全链条贯通机制。建立问题、整改、责任、落实“四张清单”数字化管控,形成“发现问题—彻底整改—长效预防”的完整闭环,让监督成果真正落地生根。精准归集问题数据,分析系统性、行业性问题的深层根源,统筹纪检监察、巡察、审计、财政等力量,对突出共性问题开展系统治理,既督促责任单位立行立改具体问题,又推动行业主管部门健全制度机制。依托廉洁文化教育基地和一体推进“三不腐”基层实践站等阵地,深化运用技术手段,开发“云展厅”“数字馆藏”等板块,将廉洁文化进行数字化再造,打造沉浸式廉洁教育云平台,推动廉洁教育实起来、活起来,不断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临桂区:盯紧节点监督 擦亮乡村旅游名片
最后一页
清廉桂林
清廉桂林 微信
清廉桂林 官方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