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核查,该同志在我组有问题线索正在核查中,建议暂缓……”近日,一份盖着派驻纪检监察组红章的廉政鉴定意见书,被郑重交到驻在部门人事科负责人手中。这已是该组今年以来出具的第36份廉政鉴定,每一份都承载着对干部政治生命的严肃考量。
廉政鉴定不是“签字走过场”,而是政治“体检单”。“过去有些部门把廉政鉴定当‘走过场’,现在我们必须让这份意见成为干部选拔的‘硬杠杠’。”派驻纪检监察组组长在组务会上强调。该组建立“两查两核”工作机制:查信访举报办理情况,核是否存在问题线索;查八小时外表现,核是否存在“两面人”现象。在最近对两名同志的提拔鉴定中,通过比对近两年线索处置台账及廉政档案,未发现影响两名同志提拔重用的问题,驻局纪检监察组依程序出具了廉政意见。
“火眼金睛”背后的制度支撑。翻开派驻纪检监察组工作制度,“廉政鉴定工作流程图”从受理、资料审核,到综合研判,再到出具意见、归档备查,5个环节各项标准清晰可见。“我们根据工作实际,明确‘三不出具’原则:事实不清不出具、程序不全不出具、处分影响期不满不出具。”组员王辛欣展示着案头一大盒备案册。今年6月,某部门临时要求加急出具一份申报个人先进的鉴定,因未完成上一个环节的审核被组里坚决退回,真正做到“程序一个不少、环节一个不漏”。
今年以来,纪检监察组共完成廉政鉴定49人次,提出暂缓使用建议1人次,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2个。“廉政鉴定工作就像在干部成长路上安装‘安全阀’,既要防止‘带病提拔’,更要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驻局纪检监察组组长表示,下一步将探索建立廉政鉴定与巡察监督、信访举报、审计监督的联动机制,让这道“防火墙”更加坚固有力。